真会玩:马斯克把火箭发射回收做成“春晚直播”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火箭升空的画面已经在各种媒体上被播放过多次,相信不少人已经相当熟悉了。
如果是美国发射的火箭,那么画面很可能是这样的:
一枚火箭孤零零矗立在地面,前面是草地,后面是海洋,摄像机的画面对准火箭,一动不动。偶尔会有两台摄像机,一个远景一个近景,导播通过切换画面,显得不那么单调。
随着发射时间临近,一个冷静、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会不时冒出几个技术术语,(比如冷却管分离,确认等等)。这个声音的另一个任务是通报发射倒计时。
随着倒数计时归零,引擎启动,火箭轰响着按牛顿力学法则飞向预定轨道。摄像机的画面追随着火箭的身影,同时响起播音员的声音:“火箭起飞。”接着又是一系列术语。
如果是俄罗斯发射的火箭,那么画面很可能是这样的:
一枚火箭孤零零矗立在地面,没有草地也没有海洋。同样的摄像机、画面和播音员,唯一不同的是他说俄语。
如果是载人任务,摄像机画面偶尔会对准“联盟号”里的宇航员,而他们也会很配合地摆出淡定的表情:“-_-”。飞船入轨后,画面里的细节,比如漂浮的笔和其他小玩意,会示意大家太空中的失重现象。
如果是美国转播在俄罗斯进行的发射任务,就把英语版和俄语版加在一起。进入太空似乎变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直到SpaceX直播了他们家的火箭发射。
北京时间22号上午,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发射新型火箭Falcon 9 FT(猎鹰9号FT),并在发射10分钟后非常完美地回收了一级火箭,创造了人类太空史上的第一,并成功将Orbcomm公司的11颗通讯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SpaceX公司的CEO伊隆·马斯克终于实现了“垂直起降”回收火箭的梦想,太空时代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按他的设想,此举可以大幅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而这次猎鹰9号火箭的发射的网络直播,同样颠覆了类似节目的表现形式。马斯克像准备“春晚”一样筹划了这次盛大的“火箭秀”。
直播一共45分钟。发射前,可以在画面里看到SpaceX总部大楼里心情激动的员工,各个办公区的陈设和发射设施。感觉就像奥运会或NBA正式开赛前的暖场,而那枚即将升空的火箭也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在准备上场的运动员。
每个镜头都精心安排。
画面中的马斯克本人,就像一个在幕后运筹帷幄的总导演,发射前的各种准备声响出现在背景中。
激动的现场观众。
SpaceX的工程师出镜作为主持人,形象气质好,镜头感佳(选修的表演课终于派上用场了)。Lauren Lyons很好地担任了总司仪。
猎鹰9号的总负责人John Insburcker为大家介绍了很多火箭的知识和发射细节。
节目甚至还请来了科技圈的“网红”,“Wait but Why”网站的创始人Tim Urban,该网站曾大篇幅报道过马斯克的创业历程。
在主持人和嘉宾的串场词之间,是不断切换的火箭现场画面,远景、中景、甚至包括装在火箭身上的摄像机带来的特写。出现在画面右侧的“仪表板”,补充了重要信息的同时科技感十足。发射时间、火箭速度和高度、飞行阶段简介一目了然,画面下方还有一个“任务进度条”。
引擎点火启动后,主持人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火箭科普,以及垂直回收火箭的难度和意义,解说词里不乏一些对“友商”的调侃,比如:“不少人觉得提到‘太空’时,只不过是飞得很高,然后再回来,就像不少游客做的那样。但是,我们这次发射的主线任务是部署十一颗货真价实的卫星进入轨道。”在硅谷的科技公司里,SpaceX的格调从各方面来看,无疑都是最“高”的。
发射后接近10分钟,这场火箭秀迎来了全场最高潮——火箭回收。当一级火箭在一团橙色的火光中稳稳着陆在发射平台上时,人群沸腾了,SpaceX总部大楼里的员工和来到现场的观众全都欢呼起来。
发射火箭居然也可以拍得的这么好看,火箭生意居然可以这么做。
人群完全被科技的魅力征服了,一切显得那么自然,点火起飞、一级火箭脱离、回收、卫星部署入轨,收工庆祝。真的可以像观赏体育运动一样来看一场科学秀。
SpaceX的这场直播做出了ESPN的水准。
而在几十年前,太空发射的直播活动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宗教般的崇高和严肃,如作家威廉·斯泰伦曾描述自己观看阿波罗8号绕月飞行的直播时,“一股寒意我的背脊横贯而下,异样的感觉在心中聚集,像风暴来临。”亦如作家乔治·拉赞贝的描述,“阿波罗项目像我们展示了,面对太空时,脆弱的人类拥有多么顽强的精神。”
今天的SpaceX只是个开始,它是第一个但绝不会是唯一一个,将太空探索的征程如此完美地呈现给市场。希望SpaceX和它的同行们,带给我们更多火箭、和更多的感动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