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废钞令冲击手机市场: 中国手机市场份额占领高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国产手机在印度手机市场的征战依旧热闹非凡。近日,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发布的2016年11月份报告显示,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根据此前IDC的数据,在2016年10月,国产手机已经在印度30多个主要城市拿下40%的市场份额。
相对于苹果、三星的下滑,Vivo、OPPO、小米、金立等中国品牌逐渐占领印度高地。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资深分析师Neil Shah表示,这是中国品牌首次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占据51%的份额,印度品牌的份额从40%以上的高峰下降到20%以下。
在短短几个月内,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持续波动。这与印度近期的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废钞令之下,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子消费品受到冲击,虽然国产品牌整体份额提升,总销量却在下滑。IDC在去年就预测,印度市场手机销量将在截至2016年12月底的季度里猛烈下滑,其中功能机的销量将环比暴跌24.6%,智能手机销量将环比暴跌17.5%。
印度人爱中国手机
印度市场被许多中国手机厂商视为桥头堡,2016年以来增速迅猛。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数据,在2016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在印度的出货量同比增长80%,中国品牌占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27%;同期,在印度制造组装的手机品牌由10个增加到35个,它们占了二季度总产量的70%。
然而,转变开始于去年的11月。2016年11月8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为了打击印度的黑色经济,500卢比和1000卢比面值的钞票退出流通,这一废钞令直接引起了现金短缺和汇率动荡。两个月来影响还在持续,对于电子消费品也带来一定冲击。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印度回收大额纸币是要让货币回归到金本位,欲在经济危机的前夜缓解风险。而造成的结果是汇率波动很大,会导致出口商的损失,在印度做贸易的中国手机厂家会受到冲击。目前印度已经成长为10亿级的手机市场,现阶段两个月,对中国手机厂家来说,印度市场的交易额在急剧下滑,据我了解,有些国产手机厂商生意萎缩程度环比下降40%-50%。”
为了解决汇率问题,手机厂商统一采用美元结算。对于印度本土进行现金交易的公司来说,则会遭受较大损失。孙燕飚指出,中国大厂商对汇率波动有较成熟的机制,如OPPO、vivo等是品牌加制造的企业,整体抗汇率波动能力更强;本土品牌拉瓦等只能主宰产业链的一半,还有一半是在中国,供应链会有收缩举动,销量下滑更大。
另一方面,国产品牌强势进入印度市场,而对手逐渐衰弱。三星、苹果份额下滑,印度本地手机的产业链并不完善。
“首先,印度手机供应链上的核心部件一直由中国产业链支撑着;其次,印度市场普遍消费不起苹果,竞争基本在三星、诺基亚、印度本土品牌和中国品牌之间展开。”孙燕飚说,“目前三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下滑,诺基亚的低端手机其实是由富士康在做。而印度本土品牌背后很多是中国厂家,甚至很多工程师都是中国人。例如印度品牌拉瓦的一个生产基地就在惠州,揭开面纱后会发现印度手机品牌的人员、基地、核心部件等可以说是由‘中国军团’撑起来的。”
和三星拼产业链
尽管印度处于经济调整期,并没有阻挡中国厂商进入印度市场的热情。
随着莫迪政府“印度制造”关税政策的推出,公司们排队建厂规避关税。2016年3月莫迪政府的新财年预算案中,宣布对4种配件(电池、充电器、耳机、数据线)征收29.44%的进口关税,SKD进口免税,希望引导手机配件实现本地化。紧接着5月份,印度财政部发布财年预算修正案,取消对手机电池等手机零配件课征29%的进口关税,改以课征12.5%的反补贴税,执行期半年。按照印度政府的计划,欲到2020年实现电子产品零进口。
OPPO将投资2.16亿美元在印度Great Noida地区建设新的工业园,包括生产基地和SMT生产线。OPPO预计在2-3年里完工,近期产量5000万台,远期可增加至1亿台;华为和电子制造商Flex India1合作,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金立也将在哈里亚纳邦建设新工厂。
在孙燕飚看来,由于印度本土品牌背后有中国供应商的支撑,印度市场可以说是三星和中国手机产业链的比拼结果。国内的公司将运营模式移植到印度后,印度市场也充满了同质化手机。
滞后中国手机市场的印度,对厂商而言充满了诱惑。但是同时,海外市场的洗牌也已来临,无法在印度立足的品牌逐步离开印度舞台。
2010年进入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宏碁(Acer),将停止在该市场销售智能手机。宏碁印度总经理哈里什·科利(Harish Kohli)对媒体表示,退出市场的一个原因是印度政府发起的“印度制造”振兴政策,“我们在去年(2015年)就决定收缩。由于政府政策的改变,提出‘印度制造’,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意识到印度对于小众品牌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并不适合其他大型品牌在这一特殊时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