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治霾先溯源,多地政府出动无人机监测雾霾源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雾霾肆虐全国,政府和企业们也都没闲着,思考各种对策。早在2014年,就有不少媒体争相报道,称中国无人机除雾霾测试成功,可凝结污染物。但随后就被专家辟谣,称进行的是消雾试验,而不是消雾霾试验。
毕竟雾的本质是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而雾霾则是空气中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气溶胶。对于小范围的雾,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来消除,但大范围的雾霾,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办法来消除。
想要真正实现雾霾治理,还是要从控制污染源入手,不用无人机除霾,还可以用无人机测霾啊。
2014年10月,山东省计算中心与澳洲国立大学合作研发了实时的“无人机”环保监测系统。它包含多旋翼无人机、机载气体检测设备、机载3G/4G通讯模式、机载高清视频图像采集系统、地面通讯控制基站和无线传输模块。整套系统中使用的多旋翼无人机直径只有1.1米,重量不足10公斤,可以在3-5平方米的空地上实现自主起降。它依靠机载定位系统,最高可升至500米高空,监测范围在5-10公里以内的污染源。这个多旋翼无人机可以对空气中的PM2.5、PM10、二氧化硫等空气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无人机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人员的介绍,精准定位是技术攻关最关键的一环。此类无人机工作环境比较复杂恶劣,比如高温高湿的排污烟囱,而想在这类环境里保持飞行平衡,对传感器的性能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另一关键技术就是保障监测数据准确的“云计算”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在线采集监测数据,并机载分析排放量,及时回传监测分析。
北方其他地区也都看到了无人机雾霾溯源的可行性,2014年11月,辽宁省辽阳市也连续使用多轴无人机在当地企业进行实地环境检察执法工作。具体方式是选用一款四轴无人机把图像实时传到地面,根据实时情况断定出精准的污染位置进行监测,然后启用八轴无人机在200-1000米高空取空气浓度样,送去监测部门检测。这个方法看上去效率就低了些。
2016年12月,山西省首次使用无人机对大气污染重点区域进行了飞行监测。当地的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会配合无人机划定飞行区域及飞行航线等,飞行作业结束后,提取所有污染企业的高分辨率图像、视频数据、红外数据、厂区污染气体浓度等排污证据和企业定位,并完成分析总结报告。
相对于传统烟气监测设备,无人机能远距离发射,并且巡查实时进行,这毫无疑问会缓解环境检察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减少了检察“空子”。曾经想要掌握那些污染工厂的一手证据,都得通过监管部门上门检查,或是记者暗访。但是工厂相关负责人要么玩起了关厂躲猫猫,要么就是“踢皮球”。
另外,若发生了突发性环境烟气污染事件,环保部门也可以快速派出无人机进行定位和监测,从而做出准确得判断和及时得应急处理决定。
看上去很多行业级无人机公司又要有新的政府订单了,而且新的技术也的确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追溯雾霾源头,但更重要的是相关执法部门治霾的决心和力度。如果最后只是得出了一份更加精确和及时的污染分析报告,那意义又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