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卖萌机器人和44个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不久前,DIY站刚出了一篇 《卖萌机器人,撩拨我的心》 ,详细论述了作为一个卖萌机器人的各种必要条件,例如:纯真无邪的大眼睛、若启若合的小嘟嘴等。请不要以为这些神奇人工物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事实上,早在2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5月,就已经有这样的机器人在欧洲走街串巷,甚至你发条短信它就会上门服务了。
【早在2009年,AI界就显示出了世界范围内卖萌的趋势】
当然,这台名为“Dustbot”的意大利机器人提供的服务可不是供你调戏——这个一脸天然呆的家伙是个分类回收垃圾桶。它打开肚子之后是这样的:
传说它虽然长得很卖萌,行为却是很严谨的:意大利的垃圾分类系统是4类,玻璃、塑料、纸张和厨余,如果你一不小心放错了类,是会被Dustbot拒收的。
当然,Dustbot只是一个尝试性产品,最初设计的目的是去那些卡车去不到的小巷子里收集垃圾。2009年在意大利投放试用的也仅仅只有2台而已。两年过去了,Dustbot的故事再无下文,垃圾分类仍然是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
事实上,世界各国在处理垃圾、尤其是垃圾分类上所做出的努力远远不止研发一个机器人这么简单,更庞大的系统比比皆是。譬如,在斯德哥尔摩的汉马贝滨海新城(Hammarby),垃圾筒简直是无底洞――无论你扔进去多少垃圾,都不会满溢。而且,就算你在垃圾筒旁蹲守上一年,也逮不住一个收垃圾的。原来,此区采用的是垃圾地下自动收集系统,类似一个巨大的地下吸尘器,垃圾们在“吸管”中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奔向垃圾收集站,速度媲美地铁。
【汉马贝滨海新城的垃圾处理系统示意图】
与传统方式相比,这套垃圾自动收集系统效率更高:在垃圾量正常的情况下,用传统方式收集垃圾需要用150个小时,而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用时仅需1.4小时,其效率是传统方式的100多倍。当垃圾量多时,这套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1小时就能处理传统方式耗时400小时才能处理的垃圾。
当然,这套系统是完全建立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的。只有垃圾在投放时分类明确,系统对垃圾的后期处理才能高效。事实上,瑞典传统垃圾分类为14类,而自动收集系统的分类则为7类。
【瑞典的垃圾回收房,在每个小区里都会有几个】
说到垃圾分类的源头——民众自发分类投放,日本则是世界上规则最为严苛的国家。整个分类系统可谓叹为观止:基础分类为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分类;每个子分类又继续分为孙分类……简直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例如横滨市,垃圾类别为10类,政府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口红属“可燃物”,用完的口红管则属“小金属物”;袜子一只属“可燃物”,两只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洗过、晾干”才属“旧衣料”,否则又是“可燃物”……这还不算烦,德岛县上胜町的垃圾细分到44类,保证你每扔一次垃圾,都要受到极高的智力挑战。
【日本的垃圾分类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相比前面华丽的机器人、高科技回收系统、让人头晕眼花的垃圾桶,国内的垃圾分类还处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大家也从分类的第一步——干湿分离开始,举手之劳,环保一下吧!
了解更多:
干湿分离:生活垃圾粗分类的一种方式。“湿”是指植物类和厨余类垃圾,如花草、菜叶、剩饭、食物残渣、过期食品等,它们含水多、易腐败,不适合焚烧或填埋,更适于发酵制沼气;“干”则包括了除以上之外大部分的其它垃圾,包括纸张、牛奶纸盒、塑料、旧衣物等等,细化可进一步分成可回收物、易燃物、有害物等,需要先分拣,再分别处理。
在我国初步推行垃圾分类的现阶段,分类过多(比如44个桶)显然是容易引起民众困扰、不便推广的;而干湿分离既是执行起来最简单的第一步,又是对垃圾后期的回收处理帮助最大的第一步,因此也就是大家应该牢牢记住的第一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