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之Google glass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叫做智能硬件呢?智能硬件是指那些经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改造后拥有智能化功能的传统设备。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了连接的能力,可以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拥有大数据等附加价值。这里提出了智能硬件的两个基本特征:联网+存储。
目前最火的可穿戴设备无异于智能眼镜Goole Glass、智能手表Moto 360、智能手环Microsoft Band、智能戒指Gala Ring、智能颈环Fineck、智能隔音耳塞Hush、智能衬衫Arctic、智能运动鞋NIKE+等。通过手机App,通过终端的数据收集,在App上进行统计分析。可穿戴设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美观性,二是实用性。但实际上目前还处于可穿戴爆发的前夜,极客们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今天极客君分享一点oole Glass的骚包美图;
很多极客迷们问道:Google Glass的内部做工究竟能否对得起1500美元(约合人民币9206元)的高昂售价?
目前Google在向大众展示的功能,主要就是接收信息、搜索以及摄像头这些一般人需要拿出智能手机来实现的功能。所以Google Glass有多强大,能否自主控制什么时候该拍什么时候不该拍;能否知道什么时候该限制其使用都是决定它后续能否辉煌的因素。
谷歌眼镜新颖、奇特、未来感十足,极客们对它注目、仰视、交口称赞。然而大众对它丝毫无感。在公众眼中,谷歌眼镜的形象并不光彩,很多时候,它意味着偷看、窥视、泄密,一个用来记录他人隐私生活的下流工具。
去年4月,反对者曾建议影院、医院等特定场合禁止使用谷歌眼镜。今年年初,美国一名男子在观影时被FBI探员逮捕,遭受漫长拷问和审讯,事情起因就是他观影时佩戴了一副谷歌眼镜。
官方的态度同样如此。东部特拉华州和维京群岛当局已经颁发条令,禁止司机在驾车时佩戴电子计算设备;去年11月,一名加州女司机在开车时因为佩戴谷歌眼镜而被罚款,成为因为谷歌眼镜遭受官方处罚的第一人。
调查公司Toluna今年4月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72%的受访者因为隐私缘故而拒绝佩戴谷歌眼镜。他们担心黑客通过谷歌眼镜访问到地理位置等个人数据,从而泄露隐私信息。
大众和官方对谷歌眼镜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然而遗憾的是,谷歌对此回应却毫无诚意。去年6月,谷歌发布了禁止开发者开发面部识别应用的规定,以免侵犯他人隐私;然而一年后,谷歌却在系统更新中推出了“眨眼拍摄”功能,随后遭遇大量指责,再次被批评无视大众隐私。
产品问题不断 技术曲高和寡
除了大众与官方的不满,谷歌眼镜同样遭到硬核玩家的指责。
谷歌眼镜早期佩戴者、科技专家罗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在年初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放出豪言,称谷歌眼镜前景暗淡,注定会沦为一款失败产品。斯考伯在文章中多次批评谷歌眼镜续航太短、售价高昂、系统体验糟糕,表示谷歌眼镜并非宣传中的那样令人期待。
谷歌眼镜是谷歌X实验室研发多年的产品,它将芯片、镜头、传感器、硅基液晶显示器等组件浓缩在一起,重量只有区区50克。
早期产品无法做到如此精巧。根据《媒体》的报道,谷歌2011年中期制作的一台原型机重达到3600克,根本无法佩戴。
然而优化后的谷歌眼镜仍然存在关键缺陷,如罗伯特·斯考伯在文章所言,电池、售价都是它的致命死穴。但即便如此,谷歌眼镜依旧是领域内最好的产品。
2012年,谷歌眼镜发布后,外界对它的热烈反应促使大量从业者投身其中。哥伦比亚大学孵化出的智能眼镜项目Meta在2013年登陆众筹平台Kickstarter,几个月后筹集到近20万美元;创业公司Atheer Labs同样在2013年推出智能眼镜产品One,随后成功地在《华尔街日报》D大会上进行了宣讲和展示。
大公司也没闲着。英特尔投资了智能眼镜开发商Recon Instruments,三星、索尼等硬件制造商的智能眼镜专利先后遭到曝光。此外,还有传言称苹果也申请了视频眼镜的专利。
即便如此,智能眼镜市场依旧不温不火。谷歌用深厚的技术积累建立起超高门槛,对手们极难复制。然而大量充满活力的中、小型厂商和创业者也因此被排除在外,智能眼镜市场根本无法激活。
销售短板:实体店关闭
销售和定价是谷歌眼镜的另一大问题。前期高昂的研发成本让谷歌眼镜的价格居高不下,2012年推出时,它的价格高达1500美元。这个价格拿到的还只是面向开发者的“探索者”版本,发布早期的量产障碍让它根本无法满足大众市场的大量需求。
原本传言在2013年5月公开发售的谷歌眼镜,直到一年后才在美国公开上市,可惜销售的依旧是“探索者”版本。尽管如此,首次公开上市还是引起了一阵购买热潮。谷歌眼镜销售团队在当天发布消息,称白色版谷歌眼镜在上架几小时后就销售一空。消息让很多人感到振奋,然而,这似乎是谷歌眼镜最后的好消息了。
11月21日传来坏消息,谷歌即将关闭Basecamp谷歌眼镜实体店,店内提供的产品展示、技术支持、预约等服务将一并停止。谷歌解释说,用户主要通过网络和电话进行购买,实体店存在的意义不大。尽管这套解释足够合理,但洛杉矶、旧金山、纽约、伦敦四地Basecamp实体店全面被关还是无法掩盖一个基本的事实:谷歌眼镜线下销售失败了。
开发者的态度:放弃
开发者的态度也逐渐转冷。谷歌宣布关闭Basecamp实体店之后,路透社爆出消息,称早期开发者已经对谷歌眼镜失去兴趣。在接受路透社采访的16名开发者中,有9人表示因为时间缘故,已经放弃了为谷歌眼镜开发应用。
原因有很多,谷歌眼镜可怜的保有量以及并不明朗的未来都在让开发者快速离开。距离发布已经过去两年多,但谷歌眼镜依旧是开发者形态。漫长的研发周期磨光了开发者们的热情,有3名开发者明确表示,他们已经彻底离开谷歌眼镜,目前正在开发拥有更多用户的商业软件。最早为谷歌眼镜开发专版应用的Twitter,今年10月也悄悄撤下了相关应用。
游戏开发公司Little Guy Games CEO汤姆·弗兰瑟(Tom Frencel)说,如果谷歌眼镜的销量能达到2亿台,那么情况将完全不同。但问题就在于谷歌眼镜的销量非常有限,Little Guy Games现在也停掉了谷歌眼镜的游戏开发,转而为虚拟现实眼镜Oculus Rift开发产品。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投资者身上。谷歌投资和硅谷最大的两家风投机构KPCB、Andreessen Horowitz曾共同成立了谷歌眼镜资助联盟Glass Collective,不过联盟的网站已经悄悄下线,访问会跳转至谷歌眼镜主页。
人才流失:“谷歌眼镜之父”转投敌营
坏消息接连不断。过去7个月,伴随谷歌眼镜研发和销售问题的还有团队核心成员的不断流失——4月,开发者关系主管奥萨马•阿拉米(Ossama Alami)宣布离开谷歌,加盟实时API技术公司Firebase;5月,首席电子工程师阿德里安·王(Adrian Wong)去了虚拟现实公司Oculus VR;7月,被誉为“谷歌眼镜之父”的首席工程师巴巴克•帕维兹(Babak Parviz)同样宣布已经离开谷歌。
几位关键成员的离去让谷歌损失重大。最为核心的帕维兹是谷歌眼镜的缔造者,此前还研究过糖尿病检测隐形眼镜,技术经验相当丰富。但现在,他是亚马逊的人了。
帕维兹在今年可穿戴技术大会上的一番发言在离开谷歌后被媒体挖出,随后被解读为放弃谷歌眼镜的前兆。帕维兹在大会上对可穿戴设备和谷歌眼镜做了相当冷静的判断,他说“15年后,人们会把设备戴在头上走路”,随后语锋一转,“不过谷歌眼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