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13岁女孩胸腔里跳动的,是她的第4颗心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恢复正常状态了,这感觉很棒。其实经过了这一切,说恢复正常是不准确的。那颗人造心脏救了我,我全靠它才撑到了下一枚心脏的到来。它改变了我的命运。”
——克洛伊·纳博讷对《卫报》的记者说。
小克洛伊今年13岁。在4周大的时候,她就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11岁在上学时她发生了心力衰竭,在等待心脏移植供体的过程中又发生了脑卒中(中风的医学名称)。
克洛伊·纳博讷。图片来源:theguardian
后来,她等到了捐给她的心脏。然而这第一次的心脏移植失败了,留给她的选择似乎只剩下死亡。
医生们认为,让她活下去的唯一途径就是给她装一颗人工心脏。于是,这个来自伍斯特郡的小女孩成为了英国首个人工心脏的植入者。
去年5月,皇家布朗普顿医院和哈特菲尔德专科医院的心肺移植专家安德烈· 西蒙提前从美国的会议回到英国,为克洛伊主刀。
人工心脏。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手术首先会切除病变严重的左右心室,接着会移除各心脏瓣膜,留下完好无损的左右心房、肺动脉和主动脉。最后将人工心脏接口与相应血管、房室壁缝合,完成手术。
据医生描述,这次手术之所以“风险极高”是因为克洛伊转院时胸腔还开放着,靠体外膜式氧合设备(即“人工肺”)提供氧气——在这种情况下转院,克洛伊还是全球第一例。而西蒙还需要为她重建心房(心脏四个腔中位于上方的两个),因为之前移植失败后心房被移除了。
为了给她装上人工心脏,30名英国国民保健署(NHS)员工在伦敦的一家心肺专科医院(皇家布朗普顿医院)花了整整9个小时。那时克洛伊还只有12岁,这台复杂的手术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小姑娘在人工心脏的帮助下稳定了病情,并在几周后接受了“真心脏”移植手术。
很多人还没等到器官,就死去了
克洛伊的妈妈法比耶娜·纳博讷说:“他们做的一切简直是奇迹。那颗人造心脏让我的女儿活了下来,陪她度过至关重要的几周,让她重新有了选择的机会。”
在伦敦的医院已经施行了13例人工心脏手术,全都由西蒙操刀。他相信这次手术的成功会促使其他专家考虑在更多心脏疾病患儿身上应用这种装置。
为克洛伊做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安德烈·西蒙,伦敦的医院中有13例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由他主刀。图片来源:Richard Saker for the Observer
克洛伊等待供体等了太久,这也使得她的父母成了器官捐献法案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因为心肝、肺、肾等供体的长期缺乏,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就去世了。这对父母希望英国其他地方也能学习威尔士在2015年推出的法案——若不提供特别说明,将视为死后自愿捐献器官。
“器官移植过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选择‘默认同意捐献’法案会给很多家庭带来重大改变。”法比耶娜说,“一个小小的个人决定就能改变等候名单上许多人的命运。希望有更多健康人和已经得到捐献的患者发声,推进这条法律,做出改变。”
妥协于自然赋予的柔弱躯体?绝不!
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1690人植入过人造心脏。其中有34个是未成年人。英国最年长的植入者在62岁那年接受了手术。克洛伊是欧洲年龄最小的植入者,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另外两位9岁和11岁的患者均来自美国)。
手术后的克拉克。图片来源:wired
1982年12月2日,一个名叫巴尼·克拉克(Barney Clark)的病人接受了全球首个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存活了112天。这在当时的医学界堪称奇迹,对世界来说,这是令人振奋的112天,可是对于克拉克来说,却是如噩梦般的痛苦——他的身上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
然而,这是克拉克自己的选择,本就是退休口腔科医生的他,深知第一个接受人工心脏的人,可能要面对的东西——可怕的并发症也许比死亡更残酷,刚开始他拒绝了做这个“第一人”。可是,就在他感到自己命不久矣时,却改变了想法,他说希望通过这次手术,为医生积累经验,而后,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通过这项技术真的拯救其他病人。
克拉克的心愿如今已经达成,人工心脏技术正在愈发成熟,挽救着越来越多的生命,13岁的克洛伊,正是克拉克决心成为人工心脏第一人时所希望看到的——以这项技术拯救的其他病人。
人类从未妥协于自然赋予的柔弱躯体。更成熟的科学技术和更有效的医疗体系,正在并将继续让更多垂危的孩子重新过上健康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