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突然间,我们身边一切的物体都开始具备连接互联网的能力——从汽车、服装到婴儿监视器,物联网技术让一切变成了可能。但就像许多的新兴领域一样,物联网领域尚缺乏完善的市场规范甚至是法规限制,可能会对用户的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欧洲刑警组织在本月宣布,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谋杀案件很可能会发生。黑客可以通过一些新型的物联网医疗设备如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控制器来随意掌控一个人的生命,这显然是非常可怕的。虽然听起来有些遥远,但隐患是存在的,包括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已经将内置其心脏起搏器中的WIFI芯片去掉了,这足以说明一些问题。那么,物联网技术的隐患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起来看看目前已经发生的例子。
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带来的麻烦
可穿戴设备显然是物联网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但显然并非所有产品都能让你安心地佩戴。著名的案例是Fibit运动手环造成的用户过敏问题,让人们重新审视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隐患。
同时,不仅仅局限在物理的佩戴形式上,可穿戴设备集成的传感器、GPS芯片及数据收集、发送机制,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个人隐私风险。研究显示,黑客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截获蓝牙发送的数据。或许你会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就像垃圾短信一样,在达到一定量级之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法规空白:谁来对物联网犯罪负责?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产品让我们体会到了更多便利:你可以远程控制空调、门锁、监控家庭安全;但是,如果这些设备遭到入侵,那么谁才是应该受到法律法规制裁的对象?答案并不仅仅是犯人那么简单。
从某个角度来说,就像食品厂商应该对食品安全负责一样,物联网厂商应该对其产品的防护性、固件漏洞所造成的隐患负责。不过目前的情况是,法律暂时无法界定物联网产品的“质量”及“服务”内容,就像iCloud及Snapchat的“艳照门”,法律只能追究肇事者的责任,而无法追究产品公司的问题。
显然,高速发展的物理网市场并不仅仅是为我们带来更便利的生活,同样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整个市场的法规、规则设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