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面前,我们可以用哪些新技术救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月25日下午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包括印度、孟加拉以及中国西藏等地区都遭到破坏,另外还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截至目前,已造成2000余人丧生。
地震,总是出现的那么出其不意,破坏力极强。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救出每一条生命,而在科技发展的21世纪,面对地震,我们又有哪些较科学的搜救方式。
网络社交
“我以为我要死了!震中肯定在芦山县!我家房子已垮”这是2013年4月20日8点08分网友“meaningless_批话多”发布的一条微博,同时上传了房屋受损、居民在屋外聚集的照片。这条微博成为当天发生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7.0级地震的最早消息,地震发生在8点02分,就在微博发布的前6分钟。
网络社交的发展无疑让信息得已更迅速的传播,这在紧急事故面前弥足关键。此次尼泊尔地震发生后,谷歌推出了一款名为“Person Finder(找人)”的工具,这款“找人”工具最早运用在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事件,之后多次在包括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与海啸、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以及波士顿马拉松的炸弹袭击等紧急事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Facebook也推出类似“Person Finder”的“Nepal Earthquake Safety Check(尼泊尔地震安全检查)”,幸存者可以发出安全信号,方便救援行动。
当然,生命面前,我们应该保持最基本的尊重,切勿随意发或传播假消息,为搜救造成更大困扰。
生命探测仪
当无数生命被掩埋在瓦砾中时,寻找生命源无疑是重中之重,生命探测仪,是地震搜救中确定生命迹象的主要工具。生命探测仪以不同功能分为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以及雷达生命探测仪。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搜救中,数万名被困的同胞在生命探测仪的帮助下获救。
地震中武警使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搜救
工业内窥镜
工业内窥镜在日常多用于检测细小管道、工业设备内部金属疲劳和结构探伤等,而在地震中,则成为搜救的“奇兵”。生命探测仪只能确定废墟中是否有生命迹象,而对废墟内部情况则无法探知,工业内窥镜纤细灵巧的身材使它可以很容易的从废墟缝隙深入到垮塌建筑的内部,伸缩自如,由光纤传输照明光以及显微摄像,能够实现360度全景观察,救援人员通过监视器就能掌握废墟中伤员的准确位置和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营救方案。
工业内窥镜在地震中使用
遥感技术
遥感动态监测是从不同时间或在不同条件下获取的同一地区的遥感图像中,提取和量化地物变化信息的过程。该技术在灾害应急工作中能发挥其巨大优势。发生灾难的地区,利用遥感动态技术,可快速提取受灾范围、监测受灾情况,为灾后的救援工作提供实时资料。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特大地震及海啸,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快速提取受灾区域、统计受灾面积、分析海啸沿岸的受灾程度。
ENVI变化检测工具提取受灾区域
统计受灾面积
分析海啸沿岸的受灾程度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级地震,灾后救援工作在流动安置的蓝色帐篷中展开,利用遥感与GIS一体化技术,将利用ENVI从影像上获取蓝帐篷位置信息这一遥感工作流,用ArcGIS Server发布到网络上,可供任何人登录网站实时查询蓝帐篷位置,找到救援地点。
救灾帐篷遥感识别
机器人
虽然目前的机器人都还不够足够的“机器人”,不过近年来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地震搜救中。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大地震中,便大量使用了机器人进行搜救工作,包括地面搜救机器人、空中搜救机器人、水下搜救机器人等海陆空全面涵盖。机器人能进入人类无法达到的区域,包括废墟以及污染区。
陆地搜救机器人Quince,操控人员可以根据摄像头看到的环境操纵机器人,让机器人打开门锁,运送水和食物等。
空中搜救机器人(无人侦察机)能遥控或自动飞行,用于侦查高层建筑,绘制地图。
水下机器人,能潜入水下,用于海底搜救。
在中国,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救援队首次采用3款国产救援救灾机器人协助开展地震救援工作。
国产救援无人机首次在芦山地震中使用
无人机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消费级无人机也成为地震搜救主要工具,无人机可快速起降,传回的影像资料为救援工作提供了高效、准确的信息,还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有效的报道素材。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中,大疆无人机首次出现在大型震灾区。
相较于其他专业搜救工具,消费级无人机为大众消费品,使用较普遍,在四川雅安地震中,成都市民彭希果等3人便曾使用无人机前往灾区芦山县进行灾情播报。
雅安7级地震后首张灾区无人机航拍图
远程医疗
在灾情发生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施救,不过在道路受阻,专家医生无法快速到达灾区时,远程医疗便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救援援助。
四川雅安地震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进行远程医疗救援
当然,我们不会忘了那些坚守在在搜救一线的官兵、医疗人员以及搜救犬,他们才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中国救援人员在尼泊尔震灾区
地震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其实我们迫切需要的技术,是能有效预测地震。 几千年前,人们通过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来预测地震。直到公元138年2月28日发生于甘肃金城、陇西地震中,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如今两千年过去了,地震预测仍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