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跑偏 别带歪可穿戴设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一两年,智能手环变得颇为热门,原因在于它既是穿戴设备大军的一员,而且同时又是门槛最低、最便于用户体验的一种设备,由此,它也往往成为了窥探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的风向标。而智能手环的“风口”仍在洞开,并且隐隐有加强的趋势,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瞄向了这一市场,国内有包括小米和荣耀为主的手机军团,也有Bong和乐心这类专业的手环厂商,此外,还有像奥思OAXIS一样的创新跨界玩家——值得一提的是,后者CEOG-Jay在近日接受采访时却表示,目前国内手环市场的繁荣不假,但是对用户需求和行业意义的理解却有限。
听上去,这似乎又是个造势和噱头的前奏。但在具体了解之后,其实不难发现奥思OAXIS所称的问题并不夸张。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手环制造商为Fitbit,截止今年第一季度,Fitbit已经销售了超过2080万部设备,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占比已经高达85%。Fitbit的成功有很大因素在于,其主要市场——欧美地区是个体育事业非常发达的地方,几乎已经到了人人参与的程度,因此,人们对于运动相关和周边产品的需求也很高,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更方便佩戴和交互的计步器产品,也就因此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目前国内互联网厂商小米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环厂商,其自去年7月末发布以来,截至6月中已经售出了超过600万只手环,而要特别注意的是,小米手环目前只有一款产品,同时它销售的市场有限,以中国地区为主。
然而小米手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却是由于其低廉的价格所推动的——MiBand售价79元人民币,约合14美元,而其发布时,智能手环市场还存在很大的泡沫,国际品牌占档千元价位,而国内品牌的定价也较少有低于300元的,但功能用途还差不多的小米手环用只要79元,直接用价格核弹炸开了市场的泡沫,创造了可穿戴设备体验的门槛新低,是其能够获得巨大销量的主因。这还不是全部,相比较欧美市场由文化背景推动的主动需求,我国市场对于智能手环等运动产品的接受,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形态。直白点来说,大部分人都把对智能手环等运动产品的置入,理解为自身是对健康的一种投资,这种模式虽然比较好的促生了智能手环的发展和销售,但问题是,设备只能起到监测作用,而无法真正刺激到用户对于运动的热爱和追求,很多人买了智能手环回家一段时间,都是放在角落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