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个月我就是喜欢Apple Watch这五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Apple Watch上市以来有说好的,有唱衰的,喜欢它的人自然喜欢,有的人不喜欢你也不能强求。
Apple Watch上市快有3个月了,有的用户也已经用这款设备几个月了,不知道这几个月你对这款设备是否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名用了Apple Watch手表33天之后的用户的感受,这名用户表示用了这款手表33天之后不得不表达一下对它的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在这名用户发表的文章中并没有出现和应用、社交共享或者其他苹果公司重点营销的功能出现。详见下文:
我喜欢Android Wear的情境功能,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Apple Watch的整体使用功能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许这款手表的用户返还率有点高——至少和其他苹果产品相比如此。但是衡量一款产品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你还留着它吗?你还在用它吗?你喜欢它吗?
那么我喜欢Apple Watch什么呢?下面我就简明扼要多几点。
它戴在手腕上的感觉棒极了,看起来也很不错,特别是不锈钢Apple Watch。它外形光亮,细节变化尽显极致,是一款非常漂亮的腕表。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手表还是圆形比较好看,但是见到Apple Watch后没几天,我已经非常喜欢方形手表了。
在这里我得指出一点:我就喜欢看着手腕上那块手表,看看时间,看看有没有通知。有时候我就只是呆呆地盯着手腕上那块手表看。手表的外观设计如此赏心悦目,只有苹果才能够做到。
操作系统用户界面。Apple Watch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非常漂亮,而且实用性也很高。屏幕对用户的触摸操作响应很快很准确,用户与设备的所有交互活动都在屏幕上发生。其实在这么小的屏幕上,用户点击数字输入密码或者点击应用图标时,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Android Wear,我更喜欢在watchOS上进行互动操作,这既是因为它的美学设计,也因为它的实用性更高。最初开始使用Apple Watch的时候,因为它的菜单很多,需要各种点击,所以当时我心里是有点抗拒的。不过随着这段时间的使用,我发现用户界面的实用工具更能满足我的使用需求。
不过Apple Watch的问题在于用户界面比设备大。在Android Wear设备上,谷歌的情境云能够在不需要用户发出指令的情况就能够先发主动提供相关信息。比如当你看时间的时候,GoogleNow通知就会告诉你还要开多久车才能回到家。苹果这个用户界面太依赖设备,在watchOS 2中有望得到改善——至少是一部分。
文本信息。Apple Watch可以接收和发送文本信息,这个功能没什么了不起,其他智能手表也有这个功能。早期使用的时候,我觉得它这个实用功能相比Android Wear的要繁冗,当时我认为轻扫是一种更好的用户互动方式。不过同样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才发现苹果的信息呈现方式更好,对用户的交互操作响应更积极。
同样是使用文本信息,现在我需要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更少了。如果你是在等红绿灯的时候顺便回复信息,或者是在其他人面前回复信息,这时候你就会发现需要的时间很短是一件多方便的事情。它能够最大程度减小对你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方形屏幕上的使用工具能够响应发送,对点击的响应程度更高。
和任何一款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相比,Apple Watch的语音响应功能更好,更准确,比如在文本信息回复或者其他任务的语音响应都很准确。我很少遇到以下这种情况:因为语音转文本功能不准确,我说的话常常被转换成其他不相同的内容发送出去。
打电话。和手腕上的Apple Watch对话时,我感觉自己的极客派头十足。我不用蓝牙耳机,因为一直戴着耳机让我感觉对别人不礼貌,别人看着也会觉得不舒服。但是比如开车的时候我会通过Apple Watch来接电话,往手腕方向扫一眼,轻点一下屏幕就可以接电话了。
上周在小区广场遛狗的时候,我姐姐来电话了,但是那时候电话正好在楼上充电,不在蓝牙范围之内,当时电话打进来显示在Apple Watch上的时候,吓了我一跳,后来接电话还聊了10多分钟。
拒接电话很方面,如果我正在和别人谈话,电话响起来不方便接只需要在手腕上操作一下就好了,根本不用理会iPhone在哪里。
触觉提醒。Apple Watch的触觉提醒在不影响你周围的人的情况下,给用户发出提醒。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设计理念,它贯穿在整个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之中:在尽量不打扰你和其他人的情况下引起你的注意。这也就减少了iPhone对你和其他人的影响。当你感应到手表的触觉提醒,你只需快速地、轻轻地给出回应即可,不需要拿出手机。
现在Apple Watch不在手腕上我都觉得有点不习惯了,这是因为它给我带来的整体体验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