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消费——智能穿戴误区的解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新兴的智能穿戴产品很火,像是智能腕表,我们满大街都能看到三星Galaxy Gear的广告,这种全新的电子设备形态正在悄悄的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消费者对于智能穿戴其实还有很多的误区,智能穿戴乃至智能腕表并非我们目前理解的状况。
误区1:智能穿戴设备是一个新兴市场
虽然最近一年,智能穿戴产品的宣传炮火很集中,但是智能穿戴设备已经存在很久了,并且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得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近一点来讲,摩托罗拉在几年前就推出了ACTV,苹果的Nano也有智能腕表雏形,所以并非今年才有。现在火热智能说是以前不太能够被接收,而智能手机等智能便携设备算是可穿戴产品的奠基石了。
事实上,如果非要较真来讲,在个人电脑出现之后,第一块市售的数字显示手表就应该算作是可穿戴设备之一,有两个因素,首先它是可穿戴的产品,再次并非机械结构而是电子结构的产品。所以就此看来,可穿戴产品更早,而智能穿戴则是让这些产品的功能更加华丽。
误区2:智能穿戴会成为新的市场类别
可穿戴技术不会是一个特殊独立的市场结构,而是横跨了多行业应用方式,特别是无线与医疗行业。可现实可穿戴无线产品可以为许多消费电子公司创造新的利润,振兴他们的业务。而智能穿戴产品正因为与很多方面密不可分,更像是辅助设备,而并非独立的一个类别。
可穿戴产品大多都要对接设备 独立运行自然功能就要少一些
医用心率无线监测贴片 比起智能腕表 这样的产品很有市场,而厂商所面临的挑战是需要用一个明确的消费电子设备来捕捉消费者的想象力并让产品合理化,以新的形态来超越目前相对狭隘的应用方式。所以单纯从合理性来看,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手表以及计步器,存在已久或者简单明了的产品。
而除了消费者个人之外,一些企业也有可能推动嵌入式安全眼镜等新产品,比如可以在眼镜上接受更多的数据,比如空气质量、温度、适度,而这些企业并不关注产品的外观是否好看,也不在意是否能够显示。关注的焦点则是在安全穿戴以及生产方式上的改变。但无论如何,智能穿戴目前看来是很难成为独立的市场,它的穿戴特性使得智能穿戴与其它因素密不可分。
误区3:首发产品不可错过
第一个打响智能穿戴产品的厂商并非就能够主宰,这主要是因为制造商需要准确的抓住特定消费群体,并且产品需要时尚、使用和方便。最初的产品一般都有尺寸过大,功能不具说服力,以及应用程序不切实际等问题,这还没有算入产品成本过高等问题。
当设计一款智能穿戴产品时,时尚度将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制造商应当与时尚设计师工作室来合作,产品必定不能为了功能性而丧失的时尚感,对于穿戴产品来说这是一个必定面临到的问题。
可穿戴产品涉及到性别以及搭配等问题,而一款平衡了审美观以及功能性的产品远比第一款抢占市场的产品要可取的多。所以并非首发产品就是未来炙手可热的必备穿戴产品。
误区4:功耗和电池不会有大问题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的尺寸越来越小,但是电池技术一直没有突破,设备也越来越渴望更好的续航来源,芯片生产厂商则一直在新产品上做平衡,以获得更低的功耗与更好的性能,这样可以挽救电池性能低下的问题。
功能单一纽扣电池都可以供电数月 性能太好一天一冲可能都不够
虽然目前的智能穿戴设备并没有曝出续航力过低的问题,但如果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充电次数自然是最好的,如果说智能手机一天一冲是出于无可奈何,每天都需要使用;而智能穿戴产品则远不如手机,如果充电次数过于频繁,自然就不会被消费者亲睐了。
误区5:智能穿戴产品是安全的
安全与隐私权,将是智能穿戴产品也要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一些国家都在考虑24*7全天摄像的法律根据,而类似手机对于个人数据手机,发放针对性广告。对于未来的监管来说都是很复杂的。
通过蓝牙对接的设备 信息会不会泄露都是问题
可穿戴设备虽然还没有重视设备通讯的安全协议问题,也正是因为目前智能穿戴产品还没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未来一旦爆发,这必定是一个与目前智能手机一样的问题。
而需要电池续航的智能穿戴设备,在安全性方面也与其它电子设备有相同的问题存在,特别是高性能产品,在散热以及防护方面受到了智能穿戴设备机身尺寸的限制,必然也是一大难题,万不可等到问题出现时才来解决。
那么以上就是关于智能穿戴产品的几个误区,而许多消费者虽然在选购产品时非常有热情,但是冷静下来想想,这些误区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选购产品的时候确实需要考虑其中一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