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年薪是什么鬼?为何乔布斯/扎克伯格/马斯克等大佬都热衷这样?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几年,互联网界大佬们只领1元年薪似乎成了潮流。去年10月,刘强东跟奶茶妹妹刚结完婚,便宣布此后十年内,每年领1元年薪。对此网友调侃道“十年买不起一杯奶茶”,也有网友为奶茶妹妹操碎了心,表示如果奶茶妹妹离婚只能分到5毛钱。
今年11月,在乐视成立12周年之际,贾跃亭也公开宣布自己只领一元年薪,妻子甘薇发微博调侃“1元年薪给咱闺女买个棒棒糖都不够”。
说到底,这1元年薪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领1元年薪是不是一个噱头?
其实1元年薪并非从刘强东开始,也不是国人专利,而是从国外传来的。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人拿1元年薪了。
1979年,美国著名的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克莱斯勒负债累累,各种债务一度高达48亿美元。此时,作为总裁的李·艾科卡为了拯救克莱斯勒,宣布在公司起死回生之前,自己的年薪将一直为1美元。随后几年里,艾科卡大刀阔斧推行改革,1980年公司扭亏为盈,1982年盈利11.7亿美元,还清了13亿美元的短期债务,1983年盈利9亿美元,提前7年偿还了15亿政府贷款保证金,1984年盈利24亿美元。自此,“1元年薪”的方法开始被模仿。
苹果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也拿过一元年薪。乔布斯在任职期间年薪只有1美元,甚至连奖金和补贴也不要。早在年轻时,乔布斯的赚钱能力就已经开挂,并且资产数额每年呈10倍增长。他23岁时就已经拥有100万美元,24岁时拥有1000万美元,25岁时拥有超过1亿美元资产。赚钱早已无法满足乔布斯,他曾说过“这(钱)对我并不重要,我不是为钱做这些事情的。”
Facebook创始人马可·扎克伯格从2013年开始也只拿1美元年薪,并且主动放弃任何奖金和补贴。
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是自2013年开始仅领取象征性的1美元年薪。
至于国内,最早领1元年薪的老板是湖南三一集团的董事长梁稳根。2009年,正值金融危机,公司效益不太好。梁稳根宣布自己将只领1元年薪,全体董事只拿10%的薪水,集团高管只拿50%薪水。但集团对普通员工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不接受员工降薪申请”,还要出特别奖励政策来激励员工。
看到这里,很多人应该也明白了,无论是国外的李·艾科卡,或是国内的贾跃亭和梁稳根,1元年薪大多是在企业有了困难时,企业高管对内和对外展示出的一种态度。将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既为了表明力挽狂澜的决心,也为了激励员工和稳定军心。
此外,CEO们拿1元年薪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节省了数百万成本,节省下来的成本反应到股票市场会增值多倍,对企业发展有益,老板也收获长期利益。
除了象征性的1元年薪外,国内还有更加彻底的0元CEO。
0元年薪的代表有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一次节目里,马云曾经透露,自己从1999年创建阿里巴巴开始就没有拿过工资了,至今已经18年没有薪水。而对于薪水的问题,马云的回答是,“对钱没有兴趣”。
此外,还有一位0元CEO是中国平安保险的董事长马明哲。2007年的公司财报显示,马明哲的年薪为6616.1万元。为此,马明哲一度被社会舆论推上风口浪尖。“高薪门”过后,马明哲在2009年作出一个要决定,将领取0元年薪。
1元年薪
工资全部收入来源
作为一家企业的“龙首”却只拿1元年薪,很容易引起大轰动,吃瓜群众也为大佬们只领一元年薪操碎了心。但实际上对他们来说,工资并不代表他们全部的收入构成,甚至只占很少一部分。数据显示,11位年收入超过3000万美元的CEO,其工资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2.7%。
在刘强东宣布自己连续10年领取1元年薪时,伴随而来的还有京东连续十年的股权激励计划。在京东,刘强东被授予2600万股A股股权,相当于公司所有流通股份的0.9%。这笔股权每股执行价格为16.7美元,相当于每股ADS 33.4美元。如果未来十年内,京东股价达到或超过33.4美元,刘强东便可以将这部分股权套现,获取利益。到那时,暂以33.4美元/股进行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将为4.34亿美元(约合26.95亿人民币)。
同样,乔布斯在任职期间都是1美元年薪,但他手握苹果550万股票。而且他是迪士尼最大的股东,占股7.4%,市值达百亿美元。
全球大型数据库软件公司甲骨文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2013年的收入达到7700万美元,但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股票期权,所以年薪1元还是百万,对他来说不会有太大差别。
并且,这些CEO们若实在缺钱,可凭股权提现。扎克伯格在2013年时,就用自己持有的股权套现了30亿美元。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拿1元年薪说起来大义凛然、霸气侧漏,也并不是谁都有底气做出这样的决定。当你听到马云和乔布斯说“不是为了钱”“对钱没兴趣”时表示不能理解,并把这些话当段子。其实这也正是他们能够做出决定拿1元或0元年薪的原因之一,赚钱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是挑战。
作为一家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老板,往往会站在整个公司的层面看问题,更多考虑的是公司成长。把自己的利益跟公司命运绑在一起,赌上的看似是几百万年薪,但假若能换来基业长青,谁会不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