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成为电子工程师梦想的你,在学校中应该做些什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最近一位新创公司的CTO向我抱怨,很多学校的电子应届毕业生真是不敢招,实践能力相当差——只有做收音机和锤子的经验(当然客观讲Top20工科院校的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应届生)。毕业1-2年后会是一个显著分水岭,要么庆幸自己找到个合适的有实践学习机会的研发型工作,拥有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要么知难而退转行做其它(或者毕业时就根本找不到研发的工作)。
而这源头令人担忧的则是大学老师的实践能力——几乎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毕业留校或去其它更差一点的院校当老师,除了个例超级有名气的专家属于“人才引进”之外,大学老师这个职业很少有“社招”。
事实上,重点大学里招教师,不是主要看你教学能力怎样,而是看“科研”能力怎样(在国际知名期刊发了几篇文章,做过什么重大项目)。
另外,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实际考量的也不是实践能力,而是做“科研”,纯教学的老师很少,而且发展受限。学校想获得更好发展,就得着重发展科研;用科研指标考核大学,大学就以科研指标考核教师。
那么,在这个背景之下,除了少数有课题(公司、工厂、研究所的横向课题,这类课题是有实践性,教授接这些课题不是为科研,是为挣钱。)和产业接触密切的老师外,更多的老师更专注理论研究,再加上最近几年很多新兴热门专业的诞生,如“生物医学”、“汽车电子”“机器人”等,凭空而降的热门专业老师在哪里?老师们都是被迫临时寒暑假抱佛脚自学成材,开学再教给学生。
值得留意的是,大学似乎也不愿意提倡老师承接营利性课题,认为科研价值不大,而希望老师们接国家级的大课题、大项目。
所以,对于大多数在大学取得了电子专业文凭的工程师来说,大学绝对不是一个收获工作能力和技能的地方,这似乎已成为全球的共识,美国媒体electronic design也曾抛出了这么两个话题:
1)你是在哪儿学的专业技能? 2)高校为什么不教这些东西?
现代工程师们常碰到的/需要懂的几个主题包括:电源、PCB设计、视频处理、电机、测试和测量、无线、数字信号处理等。——并不是说工程师需要深入了解上述这些,而是学校应该至少覆盖这些基础课题。
但高校是否逃避了他们的责任?
电源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每一个电子设备和产品都有电源——无论是电池还是墙电。你得了解电池的选择、充电、开关稳压器、LDO、电源管理、直流-直流转换器、逆变器、UPS、太阳能电池板、IGBT、高压供应、风力发电机等等。每位工程师都要懂这些。
PCB layout 是另一个重要的技巧。
考虑到更小的IC,更高的封装密度、多层板以及超高频信号,PCB设计比以前更复杂。幸运的是,Layout软件现在越来越好用,虽然我们仍然需要一些基础工作如地平面和屏蔽。教授们常说高校不教这个,因为它是技术员的工作。但今天,它显然不是。
视频处理是需要教授的另一个课题。
这是电视机、电脑、智能手机等重的主要技术。你了解LCD和LED显示屏、触摸屏、视频格式、视频压缩方法、闭路电视和安全摄像头、机器视觉、视频录制、广播电视、卫星电视、有线电视、OTT视频流、4k/8 k/UHD吗? ok,这些都不在大学课堂里。
电机是另一个被忽略了的课题。
然而电机随处可见,无论是在工业机器人、家用电器、玩具、汽车、计算机外围设备、甚至智能手机(振动通知)。你可能在学校学习基本的直流和交流电机运行,但对无刷直流电机、电机控制、交流电机驱动等细节并不了解——自动化专业可能涉及的多一些。愁啊,大家上哪去学这些呢?
然后是测试和测量。
T&M是最典型的电子工程师工作。你的工作时间一半花在电脑屏幕上、另一半花示波器屏幕上。电子工程师的工作是大量的测试和测量包括设计验证、故障诊断、测试标准、生产测试、或追踪一些EMI。如果你够幸运,在大学实验室可能用过示波器,但最多可能也就这样了。如果能了解如何使用频谱分析仪、AWG、电感电容电阻测量计、甚至一个矢量信号分析仪,那就不会在第一天上班的时候表现的像个傻子一样。没法在大学里学到这些,是因为这样测试设备是非常昂贵的、大多数高校实验室配备不起。
无线是另一个在很多相关专业中看不到的课题。
然而今天无线无处不在。大多数电子工程师至少需要一个基本射频电路、信号传输、共同标准/协议、天线。再次,如果你够幸运,大学会教你电磁课程,可以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的研究学到基本的无线知识。很有趣的内容。但在哪里能得到设计中所需要的射频知识?
数字信号处理是另一个没有被重视的课题。
然而DSP如今太常见了,例如,几乎每一个新的无线设备(无论大小)是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电,依靠DSP实现常见功能。DSP应该被视为一个基础课程并在学校里教授。
实际上在学校里,你学不到怎么做出稳定的量产几十万台的产品,也不舍得用十几千伏的静电枪打你的板子,也学不到大型团队的规范开发流程。一个优秀的电子工程师是时间与金钱堆出来的。
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把诺基亚的硬件开发指导文档全学会,就是顶尖高手。
但是学校里学到的很多东西,会影响一个工程师成长的速度。一个门槛迈过去,就是策马奔腾;迈不过去,就是老牛慢车。这个门槛常常是理论基础。
我想说说理论基础对工程师的重要性。它不是移植linux这种查资料就会的事,不是操作矢网这种几个小时就学会的事,也不是用quartus这种几天就学会的事,也不是matlab编程这种几个小时就入门的事。
理论是你学的时候似乎明白了,实践中遇到之后觉得还是困惑,于是拿出书来再看,似乎有所得,觉得自己已经是高手。若干年后再遇到问题,再找出书来看,才觉得原来刚刚明白。
如果一开始就没打好基础,遇到问题根本无从下手,就会觉得电子好神奇,不可控。工作几年之后,发现要看懂一个公式还要看N多书作铺垫,于是放弃,于是沦为一般的电子工程师。
理论就像一个廉价的妓女,她又丑又老,但是能解决你的问题。她总在你干活的时候无情的嘲笑你,但是你还是一次又一次的去找她,因为这是你唯一能消费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