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看重发展空间和薪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以前大学生就业多扎堆大企业、名企业、好岗位,而现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一改以前有些好高骛远只“往上看”的就业观,转而走上更踏实的就业之路。在北京人才市场雍和宫分部举办的综合类招聘会上,很多中小“成长型”企业备受大学生青睐。
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连锁商业、英语幼教、大型商场、环保项目企业等中小型民营企业展台前围满了咨询的求职者。一位刚刚递交了简历的大四学生告诉记者:“选择这家企业主要是看中其经营理念很新颖,我觉得有发展。”
前来求职的应届生赵岩说:“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只要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能把自己的特长施展出来,同时能给自己带来发展,就会选择这个岗位。毕竟现在的中小型企业也比较规范,和大企业一样都签订合同上保险,劳动保障不再是困扰,关键是这个企业是否有锻炼发展的机会。”
毕业生:看重发展空间和薪酬
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应届生求职者发现,毕业生们最为看重的是就业岗位的发展空间和薪酬水平。
生物技术专业的小兰告诉记者,第一份工作可能不会是一辈子的工作,但第一份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今后的工作方向。“找第一份工作时,我们的选择余地不大,但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后,我就可以选择了,但选择的范围也都局限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中。”小兰表示,如果是发展空间比较大,即使工资再低她也会选择。“现在可以工资低、职位低,但希望将来能有发展”。
除了发展空间外,薪酬标准同样是毕业生所关心的。面对用人单位的提问,国际贸易专业的小修给出了1500元至3000元的工资预期。“1500元就是底线了,否则我没法养活自己。”小修说,工作后就面临着房租、电话费、电费、水费、交通费等多项开支,工资低于1500元很难在北京生活。
一家货运代理公司的负责人提醒毕业生,了解薪酬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要刻意问,最好是放在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来问。
招聘企业:关注表达和沟通
记者在招聘会上发现,如今用人单位不再将岗位限定在某个或者某几个专业上,有的岗位甚至取消了对专业的要求。
一家货运代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货代需要的专业知识不是很强,岗位培训就能解决,最重要的是考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往能力。“专业知识进了单位之后可以学,但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再改变的。”
一家贸易公司的招聘人员表示,她在与毕业生交流时会格外关注他们的沟通能力,因为这关系到与同事、客户的协作以及沟通,同时毕业生能否“坐得住”也是她关注的焦点,“用人单位肯定不希望员工频繁跳槽,因此毕业生在面试时不要给考官留下‘坐不住’的印象。”
相关统计显示,用人单位不再只注重学历,而是更为关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实践能力、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的高要求已经相当普遍,成为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