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事业成功的大舞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们都知道温家宝总理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是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但我们却很少知道温家宝第一次“就业”选择是去西藏。
2月12日,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与13位邀请来的基层群众代表围坐在椭圆形桌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他在与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涛交流时,披露了他当初大学毕业时的“就业”取向:我大学毕业时希望把所学地质专业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要求到西藏工作,后来被学校留下来做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我还是要求到西北工作,在城市里怎么干地质呀,大学生要把找工作和干事业结合起来。
温总理披露当初两次“就业选择”,表面上看是对大学生说的,但其潜台词却十分丰富。
第一,基层是人生价值最好的展示场
温家宝两次“就业选择”的方向都是基层,本科毕业就想去西藏,研究生毕业时,又义无反顾地奔赴甘肃。从1968年到1982年,他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全部奉献在基层一线。温家宝当初的选择很“固执”,非基层不去,而且非西部不去。出生于天津、就读于北京的温家宝,很有条件在城市工作,在研究生资源还相当稀少的六十年代,他留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工作都是很正常的,但,温家宝心中只有基层,正是他的这种选择,成就了他对事业的独到理解。
在我们有些人的印象中,一说到基层,一是苦,二是累,三是收入少,四是地位低,好像基层就让人抬不起头似的。大学生中有人有这种想法,我们的干部中也有人有这种想法。我们有些干部很怕到基层工作,似乎在基层工作就是被“发配”似的。到了基层屁股也很难坐得住,干个两三年就想着往城里跑。我们现在有一种导向也很值得研究,不少地方都出台这样的政策,只要去基层工作的,就补贴多少、奖励多少,优先考虑进公务员、优先考虑提拔使用,这种以金钱、地位为“导向”,“引导”干部、大学生去基层的做法,显然是不可能持久的,这实际上也是在明确承认到基层工作是“吃亏”的。对照温家宝当初的人生选择,我们是不是更多地应当在“责任”和“义务”上多做文章呢?
第二,基层是意志品德最好的磨砺场
人们常说“自古豪杰多磨难”,还说“宝剑锋从磨砺出”。谁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
相对于城市和机关而言,基层确实是比较辛苦的。但是,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主要看以什么为参照物。当代大学生关心得最多的可能还是事业发展问题,应当说,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事业定位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也在一些大学生比较“务实”,“找一个好工作”,是他们的基本选择。而所谓“好工作”,主要看是不是在城市、甚至大城市,是不是有比较理想的收入等等。我感到,如果在人生事业发展的第一站就把对事业认识的参照物定位在“好工作”上,这可能很难让我们的青年学子的意志品德得到最有效的磨砺。
这些年来,每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时,我们往往都很欣赏温家宝的那种难以“复制”的勇气。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这样一句话:“挺起不屈的脊梁!”最典型的有两次。一次是2007年6月5日,温家宝在云南普洱看望在地震灾害中受灾的群众,他在帐篷教室的黑板上写下“挺起不屈的脊梁”七个大字后,对同学们说:“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要有意志、信心、勇气。地震毁坏了我们的房屋,但震不垮我们的意志。”还有一次已为我们所熟知。2008年5月24日,温家宝在北川中学安置点的教室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并对同学们说:“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在四川大地震后,温家宝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一个民族的灾难总会由民族的进步来补偿。”这是一种何等坚强的意志力和何等坚定的自信心!在迎战全球金融危机时,温家宝强调得最多的就是信心和勇气,一句“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撑之一。我想,温家宝面对灾难和挑战体现出的坚强的意志力和对事业执着的自信心,与他在基层经受长期磨砺是有着必然联系的。[!--empirenews.page--]
反过来说,我们有些干部为什么在困难面前总是消沉?我们有些干部为什么总是在挑战面前信心不足?我们有些干部为什么在“问题”面前总是缺少办法?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应当到基层去找呢?缺少基层磨炼的人,很难彰显出独特的意志品质。
第三,基层是对群众感情最好的累积场
温家宝总理给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两个字:“亲民”。温家宝最喜爱的诗句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温家宝的感情深处蕴含着我们很难体验的深刻内涵。我们暂且不谈他在任总理后多少次下基层、多少次访问平民家庭,就说2008年,这个已经让我们深刻铭记的岁月,是与温家宝紧紧连在一起的。2008年两场大灾,温家宝都是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因为赶得太急,所以,两次都没有确定飞机的飞行路线。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普通乘客也会十分犹豫,而温家宝却是毅然起飞,直飞灾区。对于一个享受最高安全保障级别的国家领导人来说,这样的“举动”确实让人难以想像。但,温家宝这样做了,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人民。他在第二次当选总理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这样说:“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把温家宝称为“国人的感情慰藉”。
温家宝的亲民情结,最深刻地表现在他的执政理念上。我们就说这次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座谈会。似乎是一种巧合,参加座谈会的13个人不正是13亿人民的代表吗?如果说这个联想有点牵强的话,那么,温家宝在座谈会上的真诚却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与13亿人民的真情相通。“大学生‘猪倌’”希望中央的扶持政策能稳定,温家宝说:“你放心,不仅要稳定,还要完善。”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古甲伟提出了盼望建立统一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盼望设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盼望建立统一劳务培训机构的“三盼望”的要求,温家宝沉思片刻说:“你的建议非常重要。”可以预见,温家宝很快会让古甲伟的盼望成为现实。现实关于大学生就业,温家宝关切地问:“七条措施,政府报告里讲了最重要的五条,每条都有政策保障。够用不够用,管用不管用?”如此等等。温总理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真诚,那么贴心,那么务实,只有时刻与人民心心相印的领袖才会如此真诚。
深厚的感情总是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的。我们完全可以说,温家宝对老百姓的感情是与他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密切相关的。温家宝最为可贵的是,他在基层长期形成的群众观,一直成为他从政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无论是在基层工作,还是在北京工作,无论是做技术员,还是做人民总理,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只有“与日俱深”。这是温家宝与人民群众感情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而这种积累,无疑是从基层开始的。
这是给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最重要的人生启示。我们有些干部,见群众见得并不少,但他们与群众的感情却并不是与见面的次数成正比的。这是现在有些地方干群关系不和谐、甚至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到基层去,把我们的青春奉献给基层,把我们的热血奉献给基层,把我们的智慧奉献给基层,把我们的感情奉献给基层。
我们必将在基层感受到最朴素、最真切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