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与工作 经验与习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做菜的事情:
以前是我妈在操办早、中、晚三餐,也是当前问题最多的事情。首先是口味问题,以我家单一和古板的做菜方式(高中以前,我们家的早饭从来只有一种,饭泡粥or白粥)。从这个问题来看,我妈至今为止的经验(我妈甚至去参加过家政课)可能起着很大的反作用,在很用心和很努力的情况下使得情况有些适得其反。其次是偏听问题,我妈本就是个固执而坚定的人,很多时候电台和电视台上的只言片语能够让她有着极强的捍卫之心,如芝麻豆浆和菜的搭配问题,分毫不让步,而且讲了也不太听的进去。从上面的几点去溯源,分析一下我妈就做菜条件的情况,在同一个环境下太久、接触到的都是同类的口味、没有尝试过或者说会排斥其他菜的口味,早期条件艰苦下养成对菜过低的要求并一直延续至今都是导致问题的原因。 在为这些事情有些焦头烂额的同时,想着如果把做菜的事情带入当前的设计工作,看上去也有点借鉴意义。
工作的事情
1.工作习惯
在不同的企业之中,蛮多的人喜欢用理念这个词,其实说直白点就是习惯了。对于事情的不同处理方式,包括优先级、合作方式、完成度和总结都能体现出企业对于人的影响。有着很强的“烙痕”以后,想要在不同的环境下适应乃至如鱼得水般的契合,那是很难的。所以有位朋友说,他的地方外企的人进进出出不少,最终还是待不住。究其到底,还是习惯使然。个人的习惯当然很难分高下,但是集体的习惯就能体现整体的效率和效果。从企业角度,要求高需要追溯的项目是个试金石,对于个人而言,当面临的项目中的系统产品遇到一个或几个故障需要你去及时分析问题并解决时,这可能是最能"疾风劲草"的案例了。
2.经验积累方式
脑袋之中最简单的就是结论,这跟我们以前背书是一样的,我们看到的最初的是定理和结论,最后也需要用这些定理和结论来解决问题。只是现实世界太复杂,直接把物理定理应用到生活的,可能也就是有限的几个如欧姆定律等大的框框架架,所以在设计之中,有很多很多局限(或者比较适用)于特点条件和环境的“小”的规律,由此我们往往能发现身边有些兄弟,仅记住几条结论处处宣扬,放之四海皆准的情况出现了。在汽车行业的特点是永远有足够的车和足够长的时间,那些极端的和少见的让人担心发生的情况和故障,会注定发生在现实之中。案例,成因分析,解决方式,里面有着对环境和条件的约束,所以脑子里头存些具体的规则会增加效率,设计规则的滥用将会导致很坏的结果。
3.偏听偏信 我们都知道实践(直白点就是实验和测试)得到的结果相对是可信的,但我们的成本和时间有限,总要有些取舍。在跨项目之间共享信息以及对实验数据有效分析实验的有效设计都能起到改善作用。但是大家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遇到一群人一起做的细节活,谁都不满意在现实中是常态,解决办法暂无。此处还有一个隐含的东东就不多涉及了,有时候讲多了老板不信你咋还有招呢。
4.个性化和组合问题 直白点就是人和人不一样,不同想法的人搞得好就是互补,搞不好就是互斥,常态是各自独立孤军奋战。自己有时候也遇到过此类问题,可能从简单的分工开始建立一点规则,慢慢优化和调整,可能是组织人员的比较好的方式。一下子蜂拥而入,不乱才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