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不良职场表现谁负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的调研数据显示,“90后”员工作为职场新生代,离职率达30%以上,高出平均水平5%。
《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的调研数据显示,“90后”员工作为职场新生代,离职率达30%以上,高出平均水平5%。 中国招聘 热线(www.hr33.com)人力资源专家表示:“90后”一开口便问假期怎么安排、压力大不大、工资待遇如何,对工作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看重假期、薪资等问题造成的频繁跳槽不是90后不成熟的表现,反而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用工制度在劳动力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迟早需要正视的问题。因此,关于“90后”的职场表现一时间引发热议,“90后”到底表现如何,“不好用”谁该反思?
用人单位要思考如何留住用好人才
就在很多人将“90后”定性为“怕吃苦、太自我、缺乏责任感”之时,我们有必要为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说几句话。
“90后”求职者关注的问题,无外乎就是工资待遇、保险福利、休假制度、发展空间。其实,这是每一个身在职场的人都会关注的问题。只不过,年轻一代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在良性发展的就业环境下,求职和招聘本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职责与薪酬、能力与待遇相互匹配的过程。可以说,他们的出发点无可厚非。
再看“90后”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有调查称,“80后”的起薪要求是1800元,而“90后”已涨到了3000元。貌似差异巨大的绝对值背后,反映的正是现实的变化。从“80后”到“90后”,10年间无论最低工资还是物价、房价都集体看涨。今年4月,上海的最低工资已调至1450元。然而,媒体报道中,有跳槽经历的“90后”薪酬低于该标准的并不少见。如果一份工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它何来吸引力?
再说“90后”关注的休假问题,带薪休假是国家早已明文规定的一项职工权利,不仅可以在求职时予以关注,更应该名正言顺地享受,但是在现实中,却不乏企业老板一声令下,使休假成为一纸空文的情况。同样,一些“90后”看重的工作环境、氛围、兴趣,也正是以往被我们忽视,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埋藏在心底的愿望。
虽然“90后”求职者也有自身的问题,但说一些正当的要求,为何也令用人单位难以接受呢?抱怨“90后”不好用的老板,是否该反思为何人来了留不住、用不好?
今天,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选择权往往掌握在招聘者手中,求职者处于被选择的相对弱势地位。从企业负责人接受调查和采访时,频频提到的“忠诚度”一词,也可以反映这种心态上的不平等。一方面,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在职工薪酬待遇上闪烁其辞,另一方面,企业又要求员工任劳任怨、无条件服从。这种所谓“忠诚度”要求,违背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也没有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造成人才流失不足为奇。
与其说“90后”频繁跳槽是不在乎工作,不如说他们是在乎一份有尊严的工作。我们不应该对“90后”关注待遇、福利感到大惊小怪,这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用工制度在劳动力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迟早需要正视的问题。
“90后”成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更追求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更看重生活与事业的协调。这实际上正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也正在倒逼着我们的就业环境、用工制度改善和提高。
别乱贴标签
对用人单位来说,员工的“闪辞”、“裸辞”会导致很多问题,但用人单位因此就指责“90后”没有责任心和诚信,这个我们就需要思考了。
客观而言,每代人成长的环境都不一样,这让每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整体个性。就“90后”而言,他们的个性就是鲜明地突出了自我价值。所以,他们不会将自己绑在自己不喜欢、不适应的工作上,而是趋向于寻找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因此,“90后”员工离职率整体偏高,无关责任心和诚信。
媒体总喜欢报道“90后”负面的一面,这就使得大众对他们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就是自私、另类的代言人。其实“90后”只是因为成长条件的改善而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思维更开放一些,价值更多元些。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他们这一 代人。事实上,“90后”群体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诚信度。再次拜托,媒体可否不必每次都给“90后”贴上负面标签。
更多资讯请关注:21ic人才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