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嘴是需要技巧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皇帝可是天底下最难伺候的一类人,一句话说错了,轻辄降级,重辄送命,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因此呢,但凡侍候皇上的人,不论官大官小,那都是掂着十二万分的小心,没事是绝不敢跟皇上顶嘴玩的。
可人要想办点事儿,那就总有个观点碰撞,您不可能事事都跟皇上保持一致吧?倘若您不想事事都那么唯唯诺诺,不想做那种明明听见皇上说“这鸡蛋个顶个都是方的”,您也跟着凑趣“不但方还有棱有角呢”的佞人,那就免不了跟这天底下最难伺候的主儿顶嘴了。
想来这会儿您小腿肚子在转筋吧?跟皇上顶嘴这种高风险业务,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明代大臣有句名言,叫“文死谏,武死战”,这顶嘴的死亡系数,愣比上战场杀敌还高,您说可怕不?
可是有些人顶了嘴,把皇上气了个半死,非但不用担心受处分,皇上还会反过来给他赔话。隋朝有个谏官叫刘行本的,有一回看到隋文帝烦一大臣,要在朝堂上拿竹板打他屁股,就跑出来劝道,这人没犯什么大罪过,不该受罚,就算受罚,那也没当众打屁股的道理。这隋文帝不乐意听,就给摆了道脸色。您猜这老刘怎么着?他把脸一板:我这谏官可是您让我做的,工作职责就是给您提意见,您要觉得我意见对,那就不该不理不睬的;要是觉得我胡说八道,就该让我停职反省。如今您又给我脸色,又不停我的职,这不是拿豆包不当干粮嘛!说完撂下朝板就要撤,逼得隋文帝是又赔笑又道歉,好说歹说,才把这位闹辞职的老刘给哄回来。
其实任性、不爱听顶嘴,那是人之天性,是人都多少有这毛病。问题是一般人为生计所迫,在社会上这么混着,乐不乐意都得忍着点,可皇帝不同啊,人家有任性的资本,您要是顶嘴,他可是能不忍就一定不忍的。
您可听明白了,皇帝不忍,是因为觉得任性对自个儿没损失,那么反过来,如果您能用短短几句话让他一下明白,您顶嘴是为了让他不吃亏,他任性那是他自个儿倒霉,那么这嘴就不论怎么顶都没事儿。刚刚那位刘文本就使的这招儿,他这话撂得透彻啊——我顶嘴,是因为您给我派的就是个顶嘴的官儿啊,顶得好与不好,那不都是您的主意嘛!隋末英雄夏王窦建德倾全国之力打下赵州,想处死负隅顽抗的三名唐将,他的大臣凌敬就顶了一句嘴,救下三条性命——您派出去守北边国境的大将高士兴,如果看见敌将罗艺的旗号出现立马开城投降,您心里怎么想?可不,哪个皇帝不喜欢自己手底下净是些血战到底的忠臣啊!您这么顶一杠子,他敢跟您发火吗?
有时候您嘴也顶了,自问也是为了皇上好,而且入情入理,有礼有节,横算竖算,这皇上也该听明白、想明白了,就算不照着做,那也不该迁怒于自己才是。可这皇上偏偏就给自己甩脸,破口大骂不算,还给弄个留职查看之类不大不小的处分,或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让自己好生下不来台,您一定会特别郁闷:算我倒霉,摊上这么个主子。
别急,事儿未必就很糟。要知道皇帝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死要面子,您如果自信自个儿立论没问题、表达没问题,皇上的理解力也没问题,那就是面子有问题了。那么您千万别急,他给您脸色那是找补场子呢,您就先好歹忍忍,等风头一过,非但没事儿,皇上觉得让您受了委屈,弄不好还能给您点儿补偿什么的。前文也提到过,唐太宗时候,有人举报司法部长(刑部尚书)张亮造反,太宗一怒之下要宰人,皇家工厂的厂长李道裕跑出来顶嘴,说张亮造反,证据不足,结果吃了个大瘪,灰溜溜回去反省。过了小半年,司法部正好缺一副部长(侍郎),人事部征求皇上意见,唐太宗一撇嘴,还选什么选,就上回顶嘴说张亮造反证据不足那位,就最合适,我当时没听,那不是人家说得不对,那是我怕下不来台,这后悔药可吃到现在呢。您瞧瞧!
看出来没有?顶嘴是需要技巧的,要“消灭敌人”,得先保存自己,跟明朝那些位那样,抬着棺材愣上,结果只能是理没说通,还把自己好端端的屁股给搭上了。
更多职场资讯敬请关注中国电子网职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