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无聊工作变得有兴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每次上职业规划课的时候,当我讲到在职业中价值感缺失的部分,总会有不少人深有感触。有趣的是,很多有这样感觉的朋友都是体制内的,或是事业单位,或是政府机关。
一次,一位苏女士下了课找到我,告诉我她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别人认为很安逸,很享受,但她自己感觉工作真的很没意义,既不感兴趣,又找不到价值,整天做一些修修改改的文字工作、汇报、材料,通篇都是空话。看不到可以晋升的希望,大家人浮于事,加班是为了有理由拿到作为福利的加班费。她问我:我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情况,体制内的职业发展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1、 工作稳定性强,各种福利待遇好。
在体制内工作,不会担心被裁员,不会担心有太大的变动。各种福利,包括户口、住房、补贴、医疗、养老等保障比较健全,逢年过节总会有一些额外的物质补助。根据工作单位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便利条件。
但是正常情况下,也不大可能大富大贵,如果没有权力寻租的收入,那些薪水加福利补贴也就是让人过上小康水平。
2、职业内发展空间有限。
如果把未来的职位和权力作为进入体制内工作的目标和动力,那一定是风险较大的选择。在体制内追求职业的高度不仅仅要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而且还有机遇的作用以及包括自己各类爹妈、亲戚、同学、熟人等人脉圈的因素。很多人努力奋斗,终其一生也就停留在“处级”水平。
3、 职业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改革深入,各类矛盾凸显,作为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担种种不稳定的责任。这一特点不做解释。
4、 价值感缺失。
很多人在体制内工作感觉没意思,不喜欢,其实是拿不到自我价值。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样的自我实现也撩拨和刺激着体制内那些不安于现状的心。于是,慢慢开始有了抱怨,有了不满,但是又不能舍弃那些既得利益和稳定安全,变得越来越纠结了。
价值感缺失的内心冲突主要出现在30岁左右,刚开始工作的那么几年,还没有完全适应职场,充满了好奇,还自我感觉良好。后来结婚生子,完成了人生一些任务了,但是职业的发展总还是那样,看不到希望,而自己的同学、朋友却有了不同的变化。忽然间,就郁闷了:一方面,对工作状态不满;一方面又不敢跳出去,怕跳出去什么都做不了,工作几年似乎是自废武功,对外面的职场更加陌生了。
这样的职业该如何规划?思路有四:
1、 选择要慎重。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一直是很多人追捧的,难度很大,竞争很激烈。但是,考公务员的考生们,有几个是很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路径的?很多人是因为父母的强烈要求才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父母年代的价值观错位地安插在了今天;很多人只是感觉职场难混,担心毕业就失业,干脆通过考试给自己一个备胎;还有人是被“官本位”影响着,没有政治抱负,只有作威作福的念想。于是,大家就奔着事业单位、公务员来了。进入以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动机不对,选择错误,原来的价值诉求能不失落吗?对于未入或刚入职场的朋友,选择职业一定要慎重。
2、 变换要趁早,出手要果断。
很多人之所以在职业发展的5年之后才考虑到职业调适,并不是他们的感觉迟钝,一直没有感到职业不适合自己,而是有着各种考虑、纠结和犹豫。实际的情况是,拖得越久,越难有变化,到了最后就是积重难返。一旦判定职业不能满足自己的价值诉求,就尽早考虑职业规划,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属于自己的职业方向,然后果断转换。如果已经工作了7、8年了,那该怎么办?
3、 发展职业外的可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当看明白自己在体制内不可能有太多发展,而且职业本身不能满足自己的价值实现时,出去担心能力不够,不出去又觉得能力过剩。这时候更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如何与能力、才干和资源进行结合。体制内的职业有一项不错的特点,当你不准备有太多“职业内追求”的时候,那就是不追求“进步”了,你只要把工作做完了,不对自己有太高的要求,别人也不会过多地要求你,甚至会把你当做“空气人”,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享受完整的假期,不为拿福利而和别人争加班机会,不用为“表现好”而反复修改一份无足轻重的材料。节假日呢?下班后呢?甚至上班之余的大把可以打盹的时间呢?你有自己的兴趣吗?你愿意把你的兴趣发展成职业吗?如果有太多的担心,就尝试业余时间先做一做,成熟了,就可以发展为第二职业,直到有一天,你从第二职业收获的价值更大,你会告诉自己,是时候辞职了。如果已经在体制内待了二十年才蠢蠢欲动呢?
4、 链接资源。
有不少人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直在体制内等待,我总从他们身上看到一种不屈的生命的力量,追求自我实现,是他们的动力。坦率地讲,出去拼职场,肯定是心有余力不足了,但是他们的优势是资源和在体制内职场上修炼的“内功”。即便一个小办事员也是有资源的,关键看怎么整合了,整合的目标是:自己的价值点。甚至不是要完成年轻时的一个梦想,而是让那个梦和自己有关。不能做舞蹈家,但是可以开一所舞蹈学校。
回到开头,小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妈妈,孩子3岁,她一直自己研究育儿和早教,有着自己的独特心得。给自己做了职业规划之后,她决定先利用单位的资源,通过工会组织一些亲子的培训,自己做老师,工作之余参加一些沙龙和活动,一边学习,一边链接人脉。她的理想是未来会有自己的早教中心。
职业不合适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努力方向;年龄、能力、自由度、时间、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