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反映职场规则 团队越强竞争越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个受欢迎的节目,一定是满足了观众的特点的文化需求,例如,《舌尖上的中国》除了让深夜守候的观众垂涎不止,更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社会思考;《中国好声音》的走红,在吸引大众关注动人歌声的同时,更立体展示了一个识人、选人、育人和用人的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已经出炉的刘欢组和庾澄庆组的四强赛果,更折射出“职场生存法则”。
企业诉苦人才“不对板”
《中国好声音》能迅速走红全国,从传统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其“导师盲选”的环节功不可没。眼下,步入“金九银十”的招聘旺季,众多单位的老板们也面临着招贤选才的难题。
节目中,评委导师背对着学员,声音成为选人的唯一标准。徐东一家培训公司经理邹先生告诉记者,招聘中,简历是求职者的展示平台,HR通常以简历中的个人求职经历,结合求职者的着装、谈吐、思维,从而判断其是否适合公司的需求。“事实就是,往往走正常招聘程序招进来的人才,在试用期间,逐渐暴露出短板。”邹先生的感慨说出了不少企业HR的心声,他们不约而同表示,经常会遇到“面试时很优秀,正式上岗后却漏洞百出”的情况。
对此,邹先生透露,他准备在公司即将进行的招聘中,尝试类似《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拔模式。“针对岗位的需要,设置一个实际状况考核,即模拟一个突发事件的现场,凡投递简历的求职者,都无条件进入这个考核试验。谁在这一现场考核中表现达标,就能得到offer。”
团队越强竞争越大
“如果李代沫、王乃恩不在刘欢组,他们可能就晋级了!”在率先上演的刘欢组和庾澄庆组四强争夺战中,刘欢组人气选手李代沫、王乃恩的出局,令网友最难接受,更有人表示:“欢叔的队伍太强大了,PK好残忍!如果他们当初选择别的导师,说不定就留下来了!”
《中国好声音》的另一特色就是,在“导师盲选”之后,被明星导师“听中”的选手,即获得进入这位导师队伍的机会,而当有1名以上的导师相中选手,选择权就落到了选手那一边。这相当于在面试时,一名求职者同时被几家公司录用,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家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
对此,武汉一家大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庄先生认为,这就是“双向选择”。“当然,一般人都会青睐规模大、牌子响的名企。但很少有人会反向思考:一个优秀的团队意味着强人云集,知名企业固然好,但它能选择以及选择它的人才也很多。”庄先生称,一个人的优势不是一天两天显现的,需要机遇和时间来证明,在未爆发前,需要一个环境让其成长,“我们知道,在很多正规的大型企业中,都有新人的入职培训这一过程,以考察新人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
离开并不等于失败
新人初入职场,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和同事关系较陌生,难免会遭遇一些挫折,就好比刘欢组中李代沫因发挥欠佳而遭淘汰。
但是,细心的观众或许已经发现,尽管PK出局,但李代沫的“钱途”似乎比仍留在台上的选手更加灿烂:知名电器卖场的广告、为即将上映的某国产大片演唱插曲……而除了他以外,被淘汰的郑虹收到了当刘欢演唱会嘉宾的邀请,佳宁组合被三宝“60场”音乐剧收下了,在舞台之后,他们都迎来了人生中新的机遇。
某食品企业销售经理梁丽告诉记者,今年夏天,一名新入职的销售员因不了解公司一位大客户的产品特点,没及时与客户对接,导致客户在产品销售旺季出现断货的情况,损失了几十万元。“当时这名员工吓坏了,因为还在试用期,以为我肯定会炒了他。”梁丽称,这名员工性格十分阳光,其实很适合做销售,因此,她在严厉批评对方后,亲自带着这名员工给客户善后。“现在,他已成长为我们团队里的王牌销售员,对职场人来说,摆好心态,积累人脉,面对一次失败,你会发现可以得到巨大的收获。”梁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