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贝尼奥夫:富豪们应该“且行且捐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参加过上百次会议。我为这次会议中断了在夏威夷的假期。我知道这次会议很重要。但是我不知道,这将改变我看待生活的方式。
本文作者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Salesforce.com公司首席执行官、亿万富豪、慈善家。
这次特殊的座谈会出现在今年6月举行的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慈善峰会(Forbes 400 Summit On Philanthropy)上,与会者包括两位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以及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儿科医生谢丽尔·多尔西博士(Dr. Cheryl Dorsey),她曾经担任白宫研究员,现在是绿色回声组织(Echoing Green)的总裁,这家基金会是社会企业家运动的先驱。
这次会议的主持人是《福布斯》杂志主编布鲁斯·艾普宾(Bruce Upbin),他谈到“慈善捐赠和营利投资之间的隔离墙正在倒塌”,引发了与会者的讨论。谢丽尔·多尔西立即指出,这种界限现在已经模糊不清。她说道,“把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对立起来的思维定势显得如此不合时宜”,企业家“不能再以这样的方式看待世界。”马克·安德森引申了这种思想,认为现在的企业拥有“宏大目标”或“道德力量,能够极大地激励公司的发展”。吉姆·布雷耶认为,企业具有相同的“能量”,他在Etsy网站看到过这种力量,并且表示这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布鲁斯请我谈谈企业如何成为具有冒险精神和关注社会的组织,或者像他说的那样,成为“一家表现良好的企业”。说实话,我感到诚惶诚恐。下面的观众包括慈善界的许多成功领袖,比如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梅林达·盖茨(Melinda Gates),以及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他们都在前排就坐。甚至还有了不起的奥普拉(见到她让我倍感激动,我很喜欢奥普拉)。
不过谈到慈善事业,我有个定位,这个定位从我们公司13年前成立以来都没有改变过:这就是企业慈善事业的1/1/1模式。这种1/1/1模式就像Salesforce.com公司的商业模式,按照“量入为出”的模式运行。在我们创办Salesforce.com公司的时候,我们拿出百分之一的股权、百分之一的利润(以产品捐赠的形式)和所有员工百分之一的时间,投入非营利性质的公益慈善事业。
当时这对我们来说很容易做到,因为我们没有雇用员工,我们没有任何利润,我们没有股权。现在,我们拥有10,000名员工和近30亿美元的营收。我们能够贡献近40万个小时的社区服务,向超过1.6万个非营利组织提供免费或高折扣的产品,捐赠了4,0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资助我们关注的组织,比如红十字会(The Red Cross)、联合劝募协会(United Way)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UN Food Programme)。我们通过和其他企业分享这种模式,扩展了其影响力;谷歌公司采用了1/1/1模式的部分理念,创办了一家10亿美元的基金会。在个人捐赠方面,我的家庭慈善捐赠主要是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共同建设下一代儿童医院。
[!--empirenews.page--]
在我创办Salesforce.com公司前,我已经在甲骨文公司(Oracle)工作了13年,在最后的几年里,我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希望投身商业还是慈善事业?在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必须实现商业目标,然后才能拿出钱来,支持我的慈善工作。但是我在1997年参加了一个会议,思想上有了突破,我意识到,你可以结合这两种理念。你的企业、个人慈善事业以及你的企业慈善行为,没有理由不结合在一起。恰恰相反,如果你能够把它们全部汇集成一股力量,便可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且行且捐赠”的力量
现在有几种支持慈善事业的方式,我有必要指出,这些方式都很有价值。有两位年过八旬的知名慈善家,他们都计划在去世的时候捐出全部的个人财产,但是他们对待慈善事业有着不同的策略。
第二位八旬高龄的慈善家是查克·菲尼(Chuck Feeney),DFS免税店的创始人,他坚持“且行且捐赠”的模式,已经捐赠了75亿美元的财产。他确切地知道这些捐款的去向,亲自参与他慈善战略的发展及其执行。尽管菲尼捐赠的金额甚至不及巴菲特捐款的六分之一,但是这些捐款和慈善目标都是菲尼的直接投入。他的投入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利用让他获得商业成功的同样才能,查克·菲尼创办了几座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大学,在全球各地开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慈善事业——从南非的艾滋病捐助到支持越南的人权事业。
现在,菲尼的银行账户只剩下不到200万美元,并且我认为,他仍然乐于捐赠其剩余财产。
我们处于慈善事业的黄金时代,人们捐赠了数额巨大的财富来帮助全世界,甚至连年轻人都参与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捐赠誓言”——巴菲特和盖茨发起的这个承诺,鼓励亿万富豪在他们临终时捐赠一半的个人财产。这笔钱本身不具有任何慈善目的:只是需要转移到一家慈善信托基金或基金会。这些信托基金和基金会的目标不明,他们支出这笔钱的时间尚未可知。这种模式受到了外界的巨大关注,人们想知道这个承诺将带来什么成果。这是个巨大的机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积聚数千亿美元的资金。这笔钱的利用潜力引人瞩目。
但是,如果没有为目前的慈善工作制定纲要,也没有涉及具体的可操作项目,我们必须拭目以待,才能看到慈善事业的成果——这些捐助者本人可能永远看不到结果。这抵消了分享财富的好处,也剥夺了许多人体会快乐的权利,无法让他们看到慈善捐赠的显著影响和巨大进步。
意想不到的恩典
在这个座谈会讨论我们的慈善模式时,马克·安德森插话说,“对于争相效仿的新一代企业家来说,Salesforce.com公司已经成为硅谷的重要灵感来源”。然后,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谢丽尔开始谈论她的非营利组织绿色回声从1/1/1模式中获得的益处,他们可以免费使用Salesforce公司的产品。
作为绿色回声的成员,泰勒·唐斯(Taylor Downs)效力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南非的防治艾滋病事业,在成堆的文件中发现拯救生命的信息,他说,这些文件没有人使用,原因仅仅是“堆积如山的都是死数据”。这激励他创办了自己的社会企业Vera Solutions,这家公司使用免费的Salesforce账号来管理、组织和访问关键数据,帮助非营利组织获得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曾经埋没在文件和电子表格里。
看到所有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一切都已改变。我觉得自己仿佛吃了幸福药丸。我意识到,慈善事业已经融入到我生活的众多领域;相比我从前的认识,慈善事业发挥了更重要的影响力,创造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现在谈到慈善事业,不再只是巨额的捐赠资金,而是人们的热情参与。这是人们携手合作的恩典,这种恩典让我们息息相关,让一切事物相互关联。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愉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