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 “减压阀”在哪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职场过劳,学业负累,家庭重担,情绪郁闷……过去的一年,这些是否是你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感受?“压力山大”是否成了你挂在嘴边的无奈调侃?当“你幸福吗”成了2012年最热门的追问时,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群体性的焦虑和压力。我们的压力从何而来?我们又该从哪儿寻找“减压阀”?
“压力山大”面面观
“没压力的人是幸福的,有压力的人各有各的压力。”这是在网上流行的一句调侃。
“加班压力大,不加班压力更大。”38岁的史正阳是上海一家传播公司的客户总监,作为“白领”中的“金领”,他的工作节奏是一般人很难想像的:通常一天接洽六七个客户,在十个会议中赶场,遇到赶项目时,经常加班到下半夜。“公司审视你,团队仰望你,我停不下来。”史正阳坦言,职场的竞争和往上走的追求让他神经始终保持高度紧张,而没完没了的加班也让身体超负荷运转。
“三十而立,我不能让别人落得太远!”在某省会城市开发区工作的“70后”公务员小陆对记者说。“同学聚会大家谈的位子、房子、票子,一衡量差距就出来了。”
重压下的“负能量”
适度的压力能够催人奋进,持续重压却会给个人、家庭、企业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能量”。
一项“2012年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居首。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和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等的调查显示,过大的压力导致“未老先衰”“过劳肥”“过劳死”等情况,许多“职业病”成为“常见病”。不少职场人戏称“薪水没涨,腰围涨了;职位没高,血压高了;业绩不突出,腰椎间盘突出”。
“减压阀”在哪里?
减压首先要从个体做起。一项调查显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近46.9%的人都会自己消化或干脆不当回事,真正会求助心理医生的只有3.7%。不少专家认为,每个人都要学会正确排解和释放压力,一旦遇到心理压力过大或情绪困扰,应该积极寻求就医渠道解决。
减压还需要扭转目前企事业单位忽视员工心理健康的通病,多给员工正能量。在做好日常健康促进和管理的同时,加强“心理体检”和对高危群体的健康干预,营造有利于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不少职场人士和相关专家还谈到,缓解群体性压力还离不开政府完善相关保障福利制度,整个社会淡化功利评价标准,鼓励宽容人的多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式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