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浏览器Konqueror的移植和汉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目前,嵌入式浏览器已经逐渐成为高端手机和pda的标准配置。 konqueror/embeded作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首选浏览器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由于该浏览器是自由软件,因此向具体嵌入式平台移植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介绍了konqueror/embedded向arm-linux平台上的整个移植和汉化过程,以便工程师参考和使用。 konqueror/embedded的结构 konqueror/embedded是由底层网络连接,图形化用户界面和处理html绘制的引擎khtml构成的。底层的通信协议实现是基于kio/slave机制来实现的;gui界面采用kparts组建技术和qt的基本构件;而作为konqueror/embedded的核心,khtml则运用了文档对象模型(dom)所提供的api接口,并在dom树上挂接javascript引擎,css解析器以及渲染引擎。konqueror/embedded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konqueror/embedded层次 结构 kparts及qt构件实现gui 为了方便地实现将现有应用作为一个控件插入到另外一个应用中去,采用了part对象负责管理整个应用和窗口。对于每个窗口又采取了类似 微软 mfc 中的 doc-view 结构。因此在将应用嵌入到另外一个应用中的时候,只需要获得part中的接口和数据即可。对窗口的一切操作的响应由被嵌入应用的 part 对象来完成,而类 doc-view 结构只负责显示和保存数据即可。 由于konqueror/embedded是基于图形库qt/e,因此也遵循了signal、slot消息机制,konqueror/embedded作为qt/e的一个标准应用程序进行输入/输出及界面消息响应。 执行dom 模块 dom 模块对经过解析的标记进行语法检查,并把属性看作节点,按照标记的语义包含关系以及先后顺序组织成dom树。它给html 文档定义了一个与平台无关的程序接口,使用该接口可以控制文档的内容、接口和样式。 在执行dom模块的过程中,浏览器将所有从语法语义解析模块中获得的标记和属性,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成dom 树。完成dom 树的构筑后,dom 模块会同时把标记和属性以对象的形式传给绑定模块和脚本引擎模块。 执行i/o模块 浏览器加载有关的i/o文件,对http等协议进行解析。语法语义解析模块的解析功能分为两部分:对接收到的字节流进行分词,解析为关键字;调用解析器检验关键字是否合法,若是合法的关键字,则按照规则插入到dom 树中。 html 的标记和属性统称为html的关键字。基本上所有html 4. 0 规范的标记都在此功能模块中获得支持。从i / o 模块中接收字节流并进行分词,输出标记;再对标记进行判断,如果是html 规范中合法的标记,则把标记看作一个节点,并组织成语法树。对属性标记的解析首先在标记处理类中执行,如果解析不成功,则交由基类的属性解析器进行解析。
图2 编译配置
konqueror/embedded的移植 交叉编译工具的安装 在本文中,运用的交叉编译工具是专门为arm处理器设计的arm-crosstoolchain。2.95.3版本的交叉编译工具只能解压到/usr/local/arm/2.95.3目录下,否则在qt/e编译时会出错。 为了在任何目录下都能使用工具链,必须要对路径进行设置。用vi编辑器打开/etc/profile文件并添加下述路径:path=/usr/local/arm/2.95.3/bin:$pathqt/e的编译 qt是一个跨平台的 c++ 图形用户界面库,目前包括qt/x11(基于 framebuffer)和qt/e(qt embedded)。konqueror/embedded就是基于qt/e图形用户界面库的,因此在编译konqueror/embedded之前必须先编译qt/e。 编译qt/x11就是为编译qt/e提供uic(用户接口编译器),uic用来把.ui文件转成.h和.cpp文件。 将qt/x11编译完毕而生成的uic拷贝到qt/e的bin目录下面。在编译qt/e之前,先要将qtopia的一个配置文件拷贝到qt/e中,表示qt/e的配置是按照qtopia要求的,即:cp qtopia-free-1.7.0/src/qt/qconfig-qpe.h qt-embedded-2.3.7/src/tools/ 之后就可以设置环境变量,编译qt/e了。编译qt/e完成后,在qt/e的lib目录下会自动生成libqte.so.2.3.7库文件。
图3 文件的原路径和目标板路径
图形界面qtopia的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