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CPU温度监控技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cpu散热系统能保证永不失效。失去了散热系统保护伞的“芯”,往往会在几秒钟内永远停止“跳动”。值得庆幸的是,聪明的工程师们开发出有效的cpu温度监控、保护技术。以特殊而敏锐的“嗅觉”随时监测cpu的温度变化,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使cpu免受高温下的灭顶之灾。在我们看来,探索这项技术如同开始一段神秘而有趣的旅程,何不与我们同行?
cpu功耗和温度随运行速度的加快而不断增大,现已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烫手山芋”。如何使cpu安全运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防止因过热而产生的死机、蓝屏、反复重启动甚至cpu烧毁,不仅是cpu所面临的困境,也是留给主板设计者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intel率先提出了温度监控器(thermal monitor)的概念,通过对cpu进行温度控制和过热保护,使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增加。
&n bsp; 但是,由于电脑爱好者和普通用户对cpu温度监控系统了解不多,而且介绍这方面知识的中文资料也难以获得,遇到相关问题时会感到不知所措,所以有必要将cpu温度监控技术系统地介绍给大家。
一、温度测量:从表面深入到核心
建立cpu温度监控系统,首先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温度测量器件。能够测量温度的器件有很多种,如热敏电阻、热电偶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电脑中最早使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cpu插座下竖立的球状或带状的小元件,就是热敏电阻(如图1)。
图1 cpu插槽下的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thermal resistor ,简称thermistor)体积小、价格低,使用方便,但用于检测cpu温度时存在着先天不足:
1.热敏电阻是接触式测温元件,如果热敏电阻与cpu接触不够紧密,cpu的热量不能有效地传送到,所测量温度会有很大误差。有些主板上采用smd贴片热敏电阻去测量cpu温度,其测量误差比直立式热敏电阻误差更大,因为这种贴片元件很难紧密接触到cpu。
2.cpu的核心(die)发出热量由芯片封装向外部散热,cpu的表面温度和核心温度之间约有15℃~30℃的温差,同时因芯片封装形式不同,及环境温度的不同而难以确定。至今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够把热敏电阻埋进芯片内部去,导致现在热敏电阻只能测量cpu的表面温度,而无法测量核心温度。
总之,热敏电阻不仅测量精度难以保证,更重要的是无法检测到热源的真实温度。
由于热敏电阻先天不足带来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表面温度不能及时反映cpu核心温度变化,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存在一个时间滞后的问题。因为核心温度变化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送到cpu表面。图2反映了采用核心测温方式下保护电路起作用的情况,当核心温度达到cpu极限温度t2时,控制电路及时切断cpu的供电,否则只需几秒钟时间便会到达烧毁温度t3。相比之下,表面温度反应十分迟钝,其升温速度远不及核心温度,当核心温度发生急剧变化时,表面温度只有“小幅上扬”。pentium 4和athlon xp等最新的cpu,其核心温度变化速度达30~50℃/s,核心温度的变化速度越快,测量温度的延迟误差也越大。在这种背景之下,如果再以表面温度作为控制目标,保护电路尚未做出反应,cpu可能已经命归黄泉了。
图2 表面温度的时间滞后特性
为了解决热敏电阻无法测量c pu核心真实温度的问题,intel在pentium ⅱ和celeroncpu中植入了热敏二极管(thermal diode,或简称作thermodiode)直接测量cpu核心温度,开创了半导体测温技术的先河。此后的pentium ⅲ和pentium 4芯片中都植入了热敏二极管,amd在athlon和duroncpu中也植入了热敏二极管。现在许多主板都在监控芯片内设置有热敏二极管,用于检测芯片所在位置的环境温度。
(小知识∶如何知道bios或测试软件显示的cpu温度是表面温度还是核心温度?)
就目前来看,无论使用intel还是amd的cpu,已很少使用热敏电阻测量cpu表面温度了,所以bios与检测软件所显示的cpu温度都是指cpu的核心温度。而在pentium ⅱ以前,cpu温度通常是指表面温度;pentium ⅱ及以后的cpu内都集成有热敏二极管,所测量温度就是核心温度。不过,在过渡期内许多主板上仍在cpu插座下面保留了热敏电阻,这样就同时能检测到两个不同的cpu温度值,通常bios中显示的是cpu的外部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