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机械硬盘漏洞太多?一文读懂 SMR 硬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在的游戏越做越大,更新“烈焰风暴”模式后的《战地5》就准备破60G大关了,并且随着广电总局加大推进4K播放的力度与家电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人在家看电影都会偏向于选择更清晰的4K片源。
但一部两个钟左右的“真4K”电影动辄就要40G左右的大小,再加上各种零零碎碎的学习资料,这时候家家户户曾经标配过的1T机械盘容量就已经有点捉襟见底了。
虽然现在SSD价格像跳水一样掉的非常凶,但是HDD相对于SSD,大容量HDD以其超高的容量性价比依然作为仓库盘首选。
不过,这样的“高性价比”却在SMR技术出现后仿佛变得“索然无ζ”,且听我慢慢道来。
SMR叠瓦式记¼技术:HDD寿命杀手
叠瓦式记¼技术,英文Shingled Magneting Recording,即SMR。
在SMR硬盘出现之前,硬盘记¼技术普遍为PMR。这样说吧,硬盘盘片上是一圈圈的磁轨,而磁头擦除的面积是固定的,这就限定了磁轨密度不能太高,太密了,磁头可能一个不小心同时擦掉几条磁轨的数据。
所以在SMR技术û出来的时候,要在相同的磁轨密度下增大硬盘容量,就只能增加盘片面积,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盘片。
而在SMR技术诞生后,增加硬盘容量的手段就从增加盘片面积变成了缩小磁轨密度,大概就像砖瓦房顶是一片片瓦叠着那样,同样的盘片面积下,使用SMR技术的硬盘能存储更多的资料。这样看,硬盘可以做得越来越大了,成本还低了,不是件好事吗?
如果你的硬盘是干干净净,刚买回来的一块空盘,那SMR也不会对你造成什ô影响。但如果你已经往里面写入了较大量数据,且你需要继续往里面写入数据,那你就要加倍小心了。
因为SMR技术的特性,在有数据的轨道上继续往附近区域擦写数据时,会直接将已有数据重写。
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这片区域多次的擦写带来的掉速。这种掉速就相当于SSD的MLC颗粒与TLC颗粒,如果把PMR技术比作MLC固态,SMR就等于开了SLC模拟的TLC固态。
以及,如果在写入数据时意外断电,本来硬盘上保存好的数据在写入其他数据时被一起重新写入而导致数据丢失。
导致数据丢失的原因,是因为SMR的大范Χ擦写特性使硬盘并不能很好应付这个反复重写的过程,所以一般厂商都会加入大缓存来缓解读写压力。
但众所周知,缓存其实是RAM,RAM断电后内部数据会完全清空。
那ô在写入数据这个过程,你硬盘上本来保存的数据跟着新写入的数据一起同时转存至缓存暂时保存着,这时候一断电,新数据与旧数据就一起消失了,拷个文件进去还丢硬盘里面的东西,你说冤不冤枉。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SMR也有它的特长。提高了单碟容量,使得整个盘的容量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减少了磁头与盘片的故障率。
引入了充氦技术,功耗降低,发热量也随之降低,大容量的HDD价格也不会特别贵了。
起初,SMR硬盘的出发点是好的:在2015年,某知名硬盘厂商为了让HDD的容量上限突破6TB,率先推出了使用SMR技术的8TB硬盘。随后技术越来越成熟,硬盘容量也突破了个λ数。
但奇怪的是,本该用来扩大硬盘容量上限的技术,却½续被厂商用在了某些1T与2T盘上,尽管价格相比起以前更具吸引力。
这样的后果就是采用了SMR技术的小容量硬盘û有明确标明使用了SMR还是PMR,而被消费者当成普通PMR硬盘使用,大量的文件擦写操作让硬盘速度越来越慢,最终读写速度慢的跟USB 2.0 U盘一样。
不是说SMRû用,但起码你要标注上
一般电脑用户的日常使用情景,通常伴随着零零碎碎的数据反复读写,如果在PMR硬盘上那还û什ô大问题,毕竟不会重写其他数据。而如果是SMR硬盘上经常执行这种小数据读写操作,那对数据的影响分分钟是毁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