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低迷 光伏产业需大力开辟国内市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三头在外”产业,在为国外用户输送清洁能源的同时,却消耗了大量国内能源,这种现象亟须引起重视。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国内耗能、国外节能”的出口创汇模式得不偿...
太阳能光伏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新能源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之一。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三头在外”产业,在为国外用户输送清洁能源的同时,却消耗了大量国内能源,这种现象亟须引起重视。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国内耗能、国外节能”的出口创汇模式得不偿失,应借助当前外需低迷的机会大力开辟国内市场,逐步缩减光伏产品的出口,推进行业整合。
欧美抡起“双反”大棒 光伏产品出口前景黯淡
受欧洲光伏市场拉动的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在2004年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连续多年增长率超过100%。自2007年以来,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输出地。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达到3300万千瓦,实际产能达到4500万千瓦;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已达到3500万千瓦,已经可以满足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安装需要。
就在光伏产品出口量不断加大的同时,其产品价格却在不断下滑。以太阳能电池为例,太阳能电池去年的出口均价下降至37.1%,从去年初的2美元/瓦持续下跌至0.8美元/瓦。尽管光伏电池全年出口量增长达到七成,但江苏省光伏产品去年的出口总额却增长了12.2%,出口额达152.3亿美元。
近期,欧美针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的“紧箍咒”越箍越紧,让国内光伏产品出口蒙上一层阴影。今年3月下旬,美国商务部作出对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认定中国涉案企业存在2.9%~4.73%不等的补贴幅度,并追溯90天的征税。
5月份,美国商务部再次宣布新一轮对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并将征税措施向前追溯90天。这一惩罚性关税叠加在3月份宣布的反补贴税之上。美国商务部终裁结果将在今年10月宣布。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认为,欧盟和印度也可能跟随美国的脚步,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做出类似的“双反”调查,课征惩罚性关税。这将让光伏企业的处境雪上加霜。
“我国近六成光伏产品销往欧盟市场,一旦欧盟作出‘双反’调查,我国光伏制造企业将遭受致命的打击。”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徐征说。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三头在外”产业:一是光伏电池的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二是多晶体硅材料主要从国外进口;三是生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口国外。
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部分光伏企业已经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多晶硅产量已经能满足我国50%光伏电池生产的需要,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正在迅速提高,“三头在外”的状况也将有所改变。但光伏电池产品的国外市场状况尚未改变,许多关键装备和主要辅材料的进口依赖度仍然很高。
责任编辑:馨颖
来源:中华建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