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观察:山西全力建设新能源基地纪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世界首座煤基合成油厂在山西晋煤横空出世。
9月2日,山西省转型发展的绿色能源建设重点工程——全长460公里、年输气能力20亿立方米的“太原—长治”天然气输气管道全线通气,一举解决了管道沿途4市、5区、11县的天然气收集、输送和供应,标志着“气化山西”再跨新台阶。
这是山西省全力推进绿色能源建设的一个缩影。
谁抓住了绿色能源建设的先机,谁就抢占了未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近年来,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省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战略,全力推进绿色能源、新能源基地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
转方式,调结构,传统能源产业局面一新
对煤炭大省山西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尤为重要,迫在眉睫。转则活,不转则退,已成全省干部群众的共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下大力,出重拳,一路攻坚克难。
针对全省煤矿“多小散乱”、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状况,从200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实施了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小矿、改中矿、上大矿,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
经过近3年的艰苦努力,这一事关山西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已圆满完成。目前,全省矿井数已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70%的矿井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已形成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集团,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山西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西煤炭工业已彻底告别了“小煤窑”,昂首跨入现代化大矿时代!
近几年来,山西煤炭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煤炭产业素质显著增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煤炭产量稳定增长。去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8.72亿吨,比2010年增长17.71%;煤炭工业增加值大幅增长,去年实现3400亿元,比2010年增长41.67%;利税不断提高,去年实现1593亿元,比2010年增长40.23%。
为了推进现代化煤矿建设,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山西煤矿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年均增长55%,大力实施“机械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改造提升”工程。一批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化矿井相继建成。
布局合理的循环经济园区成为最大亮点。几年来,已累计投资640亿元,建成20多个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全循环经济园区。同煤塔山园区形成了“煤—电”、“煤—建材”和“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煤炭资源利用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潞安集团全力推进的百万吨级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低水、低碳、低能耗和高技术集成、高效能循环、高效益体现的“三低三高”的循环经济园区;中煤金海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产业耦合、资源利用、闭路循环、吃干榨净”的发展模式。
今天,山西煤炭工业正在形成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煤炭产业循环发展体系,和集约、多元、安全、绿色的新型煤炭综合基地,已走出一条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抓机遇,打优势,新能源建设方兴未艾
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山西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全力加快新能源建设,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煤层气开发利用势头强劲。“十一五”以来,全省煤矿累计抽采瓦斯近185亿立方米、利用71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利用成为“气化山西”的重要支持。其中,晋煤集团寺河煤层气电厂已成为世界上利用煤矿井下抽放瓦斯气为燃料、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厂,是首批获得国家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煤层气项目之一,成为建设绿色环保型矿山的典型。
山西省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国家能源局下达的“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中,山西省有20多个风电项目位列其中,装机总容量138.85万千瓦,在全国各省、市、区风电项目核准计划装机总容量排名第二。抓住这一机遇,山西昼夜兼程进行规划布局,并大规划引进了大唐、国电、华能等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开发风电项目。截至目前,已核准在建235万千瓦,已获得国家核准计划或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140万千瓦。今年底风力投产装机容量即将达到300万千瓦。
太阳能发电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1.5万千瓦装机。今年将核准并开工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40万千瓦。潞安集团年产1兆瓦太阳能光伏垂直一体化项目,采用垂直一体化产业模式,覆盖了从硅料清洗、拉制单晶、多晶铸锭、硅片制备到高效电池片生产、组件封装、光伏电站建设的完整流程,项目总投资108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9月投入试生产。二期工程目前正在抓紧建设,“十二五”末将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将有力地推动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
水电发展迅速,目前,正在全力推进黄河北干流临县碛口180万千瓦、吉县古贤210万千瓦、河津禹门口50万千瓦3个大型水电站的项目前期工作。
生物质能发电(包括垃圾发电)全面开花。各地积极推进秸秆、垃圾电厂建设。目前,装机容量已达12万千瓦,今年还将新增投产12万千瓦,比2011年增加1倍。
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436万千瓦,占全部装机约8%,比“十一五”末增长近一倍。其中: 水电装机243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长33%;风力发电装机185万千瓦,增长5倍;生物质能发电装机12万千瓦,增长15%;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1.5万千瓦,实现零的突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耗占全部能源消耗比例为2%左右。
抓长远,早布局,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empirenews.page--]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型产业全力推进,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围绕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低碳减排和气化、净化山西的战略目标,以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煤层气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发挥大同、朔州、忻州的风能资源优势,一批风力发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格局正在形成。2015年,风电装机总规模预计将达到1000万千瓦。
一批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和光热发电项目呼之欲出,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力争达到100万千瓦。同时,利用省内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全力延伸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开发,大同、潞安太阳能一体化工业园区建设火热推进,将形成以冶金(金属硅)—提纯—铸锭(拉晶)—切片(硅片)—太阳能电池片—组件为基础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2015年,高纯多(单)晶硅产量将达到5万吨。
运城、长治、晋中、忻州等地区,利用玉米、小麦、棉花、果树等秸秆资源,将规划建设一批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同时在大中型城市推广垃圾发电项目。2015年,生物质能发电(含垃圾发电)装机力争达到50万千瓦。
加快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2015年,将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000余处,新增农村沼气用户25万户。在农村无电、缺电地区积极发展小水电、沼气发电、小型光伏电站,着力解决农村无电、缺电人口的供电问题。
以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建筑为重点,建设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在建筑采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方面,广泛推广利用浅层地下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和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等技术。2015年,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力争占到新建建筑的40%。
转型发展天地宽。几年来,绿色、多元、低碳化的快速发展,强有力地促进了山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机勃勃的国家新型能源中心正在三晋大地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