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紧盯中国光伏业 警惕欧盟“跟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破产太阳能企业的破产管理人起诉尚德电力等3家公司,称其合谋在美倾销太阳能板,导致该企业破产,并索赔9.5亿美元。类似事件在去年10月也曾出现。中国光伏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光伏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断裂”而非“共谋”。但如此轮番的诉讼也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产能优化。
“同是破产人,相煎何太急。”面对日前美国破产太阳能制造商ECD(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的破产管理人John Madden对国内光伏业3巨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电力”)、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以及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提起的诉讼,一位尚德电力前高管对记者调侃道。
John Madden称,3家公司在美倾销廉价太阳能板,导致ECD破产,同时向3家企业索赔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8亿元)。
同处破产境地的尚德电力此时显得有些无奈,而在此前,英利和天合光能还在为争夺尚德电力的“残躯”而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尚德电力近日最终被顺风光电接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开始着手对付外敌。
事实上,John Madden刚刚将诉讼对象再次扩大,其将保利协鑫、江苏顺达和大全新能源等多晶硅制造商列为了“共谋犯”,进一步逼战中国光伏业,这也使得国内光伏业不得不加强戒备。
警惕欧盟“跟风”
虽然光伏三大巨头对诉讼一事并不高调,但令行业人士恼火的是,为何这些指控却会一再地被加诸在中国光伏企业身上?
对此,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邱榆霞律师认为,反倾销法律在本质上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安全阀。它与一般法律不一样,实际上并不是保护市场秩序,而是保护本国的生产者。因此反倾销诉讼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纯法律问题,而会更多地考虑到本国利益集团的诉求。
邱榆霞还透露,在ECD破产管理人提起诉讼后,美国司法部门的调查时间基本是半年到一年左右,然后这里面有一个争议解决程序,也就是初审程序和上诉程序,整个案件拖到1年半到3年都有可能。那个时候才会确定是否需要赔偿,以及具体的赔偿金额。而这期间,对被诉企业将形成巨大压力,往往是美国企业从竞争重负中获得喘息的机会。然而此次,由于是破产企业发起的诉讼,中方可充分利用诉讼时长,让自己做好充分的应诉准备。
面对高额赔偿诉讼,尽管相比从前的被动挨打,如今的中国光伏企业更多地开始选择奋起反击。但如何应诉今后可能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类似指控,成了摆在中国光伏业面前的长期课题。
对此,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认为,在法律诉讼环节积极应对是3家光伏企业的当务之急。同时,实体经营领域的相关工作还需正常开展,法律诉讼方面的工作并不应影响结构调整、产能优化。
“要知道,ECD起诉3家中国企业的理由并不充分,最终ECD胜诉的可能性较小。”沈宏文认为。
“而在积极应诉的同时,还要警惕这一事件可能对欧盟造成连锁效应,国家和企业应维护中欧在光伏议题上罢兵言和的立场不被打破。”林伯强提醒道,由于欧盟委员会已于8月7日发布公告,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作出初裁,称不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产品采取临时性反补贴措施,终裁结果将在12月初作出。然而,如果美国对华反补贴制裁的调门升高,欧盟方面会否跟进,从而形成西方敲打中国光伏业的新一轮合击,应成为中国光伏业必须警惕和防范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