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储能问题迫在眉睫 规模化发展任重道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将成为对抗危机的最有效手段。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通信等产业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为特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也正在全球兴起,到2020年前,20%的电力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将带来巨大的储能市场机会。
建设低碳社会,发展新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集中与分散开发利用并举,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并提出到2015年,风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100万千瓦,但在新能源发展和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极为关键的瓶颈,即能量储存问题。如不能实现有效储能,则无法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储能产业的成熟亟待政策推动。
储能技术是新能源产业革命关键
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不连续、不稳定性,发出的电力波动较大、可调节性差,大规模并网将对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带来严重风险与挑战。
目前,新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输配电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瓶颈。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分析认为,配套大规模高效储能装置,可以解决发电与用电的时差矛盾,减少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并网对电网冲击,在离网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储能技术已成为当前全球技术竞争的新焦点,并已成为决定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储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能有效调节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使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并且对传统能源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贤章接受记者记者采访时说。
有专家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扩容,与之配合发展的储能设备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据国内一家投资机构负责人介绍,国内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元基金已在储能及储能相关产业驻扎。储能正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的下一个热点,同时也将反哺新能源设备市场。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扩容,与之配合发展的储能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随着廉价大功率的储能技术出现,将储能设备与风、光设备相配合,可能会成为更为经济的、更好的方式。”吴贤章告诉记者记者。
尽快出台国家级储能专项规划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国家能源局正对储能技术与政策路线图进行研究,将形成具体规划及可操作的政策,加大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能源局官员近日表态,将出台储能专项规划,加大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然而,相比美国和日本等大规模储能产业的领跑者,我国在储能产业扶持政策方面还需要出台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具体细则。”吴贤章分析认为。
此前对储能鼓励政策均为指导性的,还没有国家级的专项规划。例如《可再生能源法及修正案》首次提及储能,把储能作为完善电网运行管理、提高吸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一种技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首次提及储能,称储能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的依托技术;《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储能列为前沿技术。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信部等部门已开始酝酿储能领域的多项政策,助力清洁能源发展,加大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政策信号的释放,加快了储能行业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储能市场,储能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大量的出现的弃风、弃光的现状。大规模风电、光伏并网以及分布式能源是储能最大的需求方,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扩容,解决新能源储能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宛学智告诉记者记者。[!--empirenews.page--]
我国储能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支持下,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也令人瞩目。为发展分布式发电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我国强调储能在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建设以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自发自用中的作用,并通过建设风光储等示范项目,探索提高间歇性能源并网的途径。
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也从传统的抽水蓄能逐渐向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延伸。
目前,储能产业绝大部分应用属于示范应用,主要目的是验证技术指标和使用效果,今后将逐步出现商用的储能项目。随着国家解决“弃风、弃光”政策显现成效,储能将从示范走向商用。因此,我国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还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