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电池回收利用问题进入大众视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电动车目前是遇到了一个好时代,就年初这么一年以来,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速度异常迅猛已势不可挡。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15年9月汽车工业产销及经济运行情况。2015年9月,中国汽车产销量比上月有较快增长,产量同比降幅同比趋缓,销量呈小幅增长。据中汽协会统计,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28,324辆,销售28,092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2.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365辆和19,228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59辆和8864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1.3倍。
这样看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很有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1-9月汽车产量略有下降,销量基本持平,但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则为144,284辆,销售136,733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2.3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3,032辆和87,531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2.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252辆和49,202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这样看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很有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然而,与市场行情的持续火爆相悖的是,新能源汽车在却是建立在用户满意度低、口碑方面持续下降差的情况下。10月9日,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发布了2015年全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CACSI)的分数,行情日渐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用户满意度分数仅有65分,比整体水平低了14分。
此外,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抱怨率高达34.5%,是燃油汽车的2.4倍。中国质量协会的专家说,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抱怨”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使用麻烦,二是产品质量差。其中续航短、充电时间长仍然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问题。
电池续航能力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痛症”。10月11日,在中国新能源(16.82, 0.50, 3.06%)汽车动力电池材料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未来2-3年,新能源汽车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在此阶段需要产业链协同,更需要如电池等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并且在今年动力电池缺口在2G瓦时以上,即接近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没有电池匹配。
从今年9月开始,《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所促进。
但我国传统能源车的电池领域技术较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还有待提高。虽然这几年在动力电池领域,我国已经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目前仍缺少体系能力,在制造效率、品质监控、装备系统等方面的体系能力是目前动力电池领域主要缺失的关键。
这段时间搅乱整个全球汽车行业的大众“尾气门”事件提醒了业界,在蒸蒸日上的行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环境问题,其中就包括新能源的蓄电池问题,同样蓄电池回收利用也一直是环保人士心中的“心头大患”。
如果我国今后要致力于打造电动汽车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那么无污染的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不容忽视,而过去蓄电池回收利用责任主体不明确间接造成了蓄电池回收市场的混乱,甚至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最近几年,新能源车所配备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问题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虽未进入大规模报废阶段,不过近两年其数量的极速上升将必然导致动力汽车蓄电池回收问题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而当中的锂电池曾一度被称之为“绿色电池”,但有专家指出,废旧锂电池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世界能源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蓄电池的绿色回收和科学再生,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实施统一管理、回收和处理,在用户、再生厂、电池企业之间逐步形成了良性的“闭路”循环。
但是,我国蓄电池生产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品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众多中小型企业仍在使用落后的工艺技术,由此导致了高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电池产业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最近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明确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应承担电动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应承担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体系之外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梯级利用电池生产企业应承担梯级利用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负责回收报废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
而针对当前政策助推的纯电动汽车,其电池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的建设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之后对废旧电池的处理重视程度将会高于前者,同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亦有助于其形成产业闭环,遵循“生产——销售——使用——再利用”良性轨道寻求规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