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振动原因与防振措施的探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标签:架空线 振动 防振
架空线路常年受到风、冰、低温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和电压、电流的作用,除使架空线和杆塔产生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水平荷载外,还会引起架空线路振动。架空线路的振动按频率和振幅可分为微风振动(简称风振动)和舞动,采用分裂导线的线路,振动的形式为次档距振动。风振动的时间常年达30%~50%左右,使架空线在悬挂点处和针式绝缘子导线固定处,反复被拗折引起材料疲劳,最后导致导线断股、断线事故。舞动容易引起导线相互碰撞或相互缠绕,造成相间短路开关跳闸或烧伤导线的事故。次档距振动将使每相分裂导线间互相鞭击,因而损伤导线和间隔棒,甚至损坏金具而使导线落地。为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需要对导线振动原因进行研究并采取防振技术措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多次经历过因导线振动造成的事故,并参加过事故处理,深知导线振动的危害,因此对导线振动原因和防振措施进行浅略探讨。
1风振动
影响架空线风振动的主要因素有:风速、风向、档距、导线悬点高度,导线直径、路径地形、地物以及导线应力等。但均匀的微风和风向对导线的角度是引起风振动的基本因素。
1.1导线风振动的原因和特性
当均匀稳定的微风吹过架空线,风向与线路成45°~90°角时,就会在导线背风面产生上下交替变化的气流旋涡,如图1a所示,从而使架空线受到上下交变的脉冲力,当风脉冲力的频率:
和架空线的固有自振频率:
(HZ)二者相等时,即fF=fD时,架空线在垂直面内便产生谐振即产生稳定振动波,在架空线内部产生交变应力并和架空线紧线应力相叠加,使架空线的应力增加。
上式中:V——风速,每秒取下限Vmin=0.5m/S,每秒取上限Vmax=4m/S;
d——架空导线直径,(mm);
λ——振动的波长,(m);
σ——档距内架空线的应力,N/mm2;
g1——架空线自重比载,N/m,mm2;
S——秒
1.2架空线风振动波特性:
1.2.1波峰和振幅:架空线振动时,导线离开原位置最高点的垂直距离A0叫波峰。两个波峰之间的垂直距离A=2A0(m),称为波幅
在运行的架空线上,实际振动角经测试一般在30'-50'之间。当振动特别强烈,振动角φ接近1°时,这样大的振动角,不需要很长时间就会使导线断股,故许多国家规定:架空线紧线后立即固定安装防振器具,决不能拖过夜间。线路设计中一般情况下要求最大振动角,一般要求φmax不大于10',大跨越处不宜大于5'。这是防振设计应达到的标准。
1.3防止风振动的技术措施
根据理论计标和运行经验,当风作用在架空线上时,无论任何波长或频率,都是在架空线线夹出口处,或在针式绝缘子导线固定处振动最严重。这主要是架空线线夹出口处和瓷瓶导线固定处始终是一个波节“死点”,而振动波不易通过“死点”而传至相邻档距内,使振动的大多数能量均集中在架空线“死点”处被吸收和消耗。因此强烈的折射和反折射使“死点”的架空线最容易疲劳而损坏,造成断股或断线事故。
目前,国内外为防止或减轻架空线振动所采取的消能防振措施,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超高压送电线路,采用防振线夹和间隔棒等办法;另一种是在架空线上装设防振设施,如护线条、阻尼线、防振锤等,用来吸收振动能量,以达到防止或减轻架空线振动的效果,防振设施有:
1.3.1护线条:护线条均为单质金属制作,均采用与导线规格配套的预绞式铝合金等径护线条,使用时在悬垂线夹处的导线上均匀的缠绕即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对钢芯铝绞线单独用护线条作为防振保护时,年平均运行应力不得超过应力的22%。故在重要线路上,常常采用护线条和防振锤联合使用方式。对于35kV线路导线防振,采用-1×10mm的铝包带代替护线条,并和防振锤联合使用。10kV配电线路,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固定处缠绕铝包带,缠绕长度超出接触部分30mm作为防振护线,水平档距只有超过120m或大跨越杆塔应和防振锤联合使用。
1.3.2阻尼线:阻尼线取材为挠性较好的G-35平方的镀锌钢绞线或与导线同质同截面的一段线材,按花边状的悬挂形式,在线夹处两侧绑扎在导线上,一般档距在悬挂点中心两侧有两个花边。第一个花边绑扎点在距线夹中心点距离:
即 S1点位于最小半波长的波幅处。对外侧第三个绑扎点距线夹中心点的距离:
即S3点位于最大半波长的波幅点处。第二个绑扎S2点在第一和第三绑扎点中间位置即:
S2=(S3-S1)/2(m)
阻尼线花边的弛度一般取50-100(mm)
阻尼线在高频情况下,比防振锤有更好的防振性能,常用于大跨越线路LGJ-35-70平方,小截面导线的架空线路。对10kV配电线路,跨越公路、通讯线的加强杆,在针式瓷瓶导线固定处绑扎一段截面相同的导线。
1.3.3防振锤: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防振锤是FD-1~FD-3、FD-5型适用于LGJ-70-400平方的钢芯铝导线,FD-4型、FD-6型适用于GJ-70、GJ-50、GJ-35钢绞线的避雷线,防振锤的使用在国内外均有几十年的运行经验,对减弱或消除架空线振动的效果较为显著。
防振锤的安装位置最好在“波峰”点处,使其上、下甩动幅值较大,从而起到消耗最大振动能量的作用。由于架空线振动时的波长λ是随风速和应力大小变化的,在振动风速范围内,波长是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变化,所以防振锤应安装在最大和最小波节一个半波长的重合部分内,其安装距离按下式计算:
防振锤安装距离S,对悬垂线夹,系指线夹中心线至防振锤夹板中心线的距离,对耐张线夹,系指线夹转动中心线至防振锤夹板中心线的距离。
防振锤安装个数的选择,是按架空线档距、导线直径以及风在架空线上的能量大小有关,安装个数可参照表1:
表1防振锤安装个数选择
2导线舞动
2.1导线舞动的原因及危害
架空线舞动的频率较低(周期约为几秒钟一次)而振幅值很大(可达3米、大者超过10米),舞动波为进行波,波长λmax等于半档距或整档距长。舞动时,全档距架空线作定向波浪式运动,且有摆动,导线上任一点的摆动轨迹投影呈竖长式,椭圆状见图2a。由于舞动的振幅大,且有摆动,一次持续时间几小时,因此容易引起导线混线相间短路或导线相互缠绕在一起,造成线路跳闸停电或烧伤导线等事故。
(a)架空线舞动轨迹投影 (b)次档距振动轨迹
图2架空线舞动次档距振动轨迹示意图
导线舞动很少发生,它主要发生在架空线复冰且有大风速的地区。当导线复冰厚度达3毫米以上,复冰厚度又不均匀,使导线弧垂三相不等,汽温在0°左右,如遇大风则很容易发生舞动。在线路本身方面容易引起舞动的因素是:导线截面大(直径超过40毫米);分裂导线根数较多;导线离地面较高,弧垂较大不均等。在电气方面:线路容易发生电晕的地区;变电站出线有端发生短路,短路电流较大的线段。
目前国内对导线舞动的形成尚在研究中。架空线在运行中,能使导线舞动的力有三个:一个是风力,最大风速超过气象区设计标准,或导线复冰时风速过大。第二是电动力,送电架空线发生电晕时,要消耗电能发热,不仅增加线路电能损耗,而且严重时将导致导线和线路金具、绝缘子表面被烧毁,线路电晕放电使三相绝缘子闪络造成相间的短路故障。第三是外力。
线路发生短路时,因流过很大的冲击短路电流,会使导线间产生很大的电动力,也能使导线发生舞动,10kV配电线路也会发生舞动。例如涿鹿供电分公司,在110kV变电站10kV出线端,曾有4条10kV线路因在首段发生永久性短路故障,产生的电动力在短路点前侧导线发生舞动,并在较大的档距内(80m),使三相导线缠绕在一起,而且都是在气温较高风速很小的情况下发生的。
根据毕奥—沙瓦定律法:当线路发生三相短路时,三相导线流过的短路电流值相等且方向相同,中间B相受到A相和C相两相导线电动力的吸引力,B相受到最大的电动吸引力,可以按下式计算:
作用在两边线(A相和C相)的电动吸引力,最大值可按下式计算:
两相短路时,导线流过的短路电流相反,两相产生的电动力相互排斥,其最大电动力可按下式计算:
线路开关能闸后,经0.5秒重合闸动作,开关再次合闸在故障点上,短路冲击电流又使导线所受的电动力增大,其值就是把第一次最大的电动力Fmax乘上动态应力系数β=1.3,Fmax= Fmax×β(N)。导线在Fmax作用下,使导线振动增大,成为强迫振动,原有的振动频率和强迫振动频率很接近,导线就会发生共振,使导线的振幅值增大,且又有摆动,导线在吸引或排斥电动力的作用下发生舞动。严重时,使三相导线缠绕在一起。
2.2防止架空线舞动的技术措施
2.2.1覆冰
在严重覆冰地区,架空线在设计和选择路径时应注意到:
(1)要调查清楚已有的线路和植物等覆冰情况(冰厚、覆冰范围)、季节风速、风向、覆冰类型,线路不要在覆冰严重地段通过。
(2)避免靠近河泊,且要求在结冰季节的下风向侧通过,避免在山峰附近风口迎风面侧通过,以免出现严重结冰现象。
(3)避免出现大档距、高杆塔,尽量不采用导线重直排列的杆塔,宜采用三角式或水平排列的杆塔,导线垂直排列时,因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混线。导线覆冰后需脱冰,当脱冰或不均匀脱冰时会使上、下层导线跳动,发生导线与导线、导线与避雷线混线。
(4)施工架线三相导线弧垂要求一致。因导线覆冰厚度不均,三相弧垂不同,垂直比载不同,大风时导线摆动频率、振幅值不同,容易发生混线。
2.2.2电晕
送电线路导线发生电晕情况,与气候条件、海拔高度及导线截面有关,技术规程规定:在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的地区,送电线路如果导线直径不小于表2所列数值,一般可以不验算电晕,反之则应进行电晕校验。
表2不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直径
2.3送电线路在沿海地区架设,由于空气比较潮湿容易发生电晕,绝缘子会闪络放电,因此应加强线路绝缘,增加悬式绝缘子的片数。
2.3.1电动力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送电线路设计和施工质量都很高,运行中很少发生相间短路故障,而且导线的线间距离又大,因此就是发生相间短路时,产生的电动力也不足于使导线发生舞动混线。
10kV配电线路线长面广,经多年运行质量较差,常受到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因此发生相间短路故障的机率较多。由于110kV变电站的10kV母线,系统阻抗小,尤其在10kV线路首端发生相间短路时,短路电流较大,产生的电动力会使架空线发生舞动,又因线间距离较小,所以容易使导线缠绕在一起。
为减少事故的发生,应对多年运行质量较差的线路进行更新改造。对110kV站10kV线路首端段,杆塔水平档距最大不超过70m,导线要三角排列,线间距离为1.1米,要提高新建线路的施工质量。对三相次暂态短路电流过大的10kV配电线路,应按设备选型要求,在变电站的出口端考虑装设限流电抗器,以限制三相短路电流对配电线路的危害。
3次档距振动
次档距振动是指送电线路每相分裂导线,相邻间隔棒之间相线的振动,其频率(为1-2赫兹)和振幅(约为10-20厘米)均介于前两种振动之间,所以也有称它为次档距舞动。当风速在3米/秒,及以上的大范围内的风,风向与架空线中心线的水平夹角45度以内时,能引起各种排列方式的导线发生次档距振动,除双回路垂直排列的导线外,振动的发生与复冰无关。它的运动轨迹多为椭圆状的,个别也有竖椭园状的。次档距振动将使同相分裂导线互相鞭击,因而损伤导线和间隔棒,甚至损坏金具而使导线落地。防止次档距振动,除按上述防止振动技术措施外,分裂导线要选用LGJJ加强型钢芯铝绞线,每档安装的间隔棒数量和间隔棒之间的距离要适宜。要选用质量合格的金具,有防振功能的间隔棒和导线固定线夹。间隔棒固定分裂导线之间的距离要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鲁鹏著送电线路、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1年2月
(2)周振山著 高压送电线路机械计算,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年
(3)范锡普著 发电厂电气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11月
(4)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9年
更多好文:21ic智能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