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行业“恶性膨胀” 门槛不低而梯子太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年来,电线电缆行业内部喊出来的谴责呼声是“行业恶性膨胀”,并挖掘出导致这一后果的原因,所得出的结论之一是“电线电缆行业门槛低”。我认为,这个行业的入行门槛并不低,而是供“翻墙入院”的梯子太多、太乱了。
不可忽视的历史因素
回忆起30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与电线电缆行业有关的大事有两件:一是我国百废待兴,需要重振国民经济,市场对电线电缆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催生了地方乡镇和私人创办电线电缆厂的激情欲望;二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开始转型,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纷纷建立,从国有溢出的大量富余技术人员和工人流向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直到1980年代,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仍然只有124个国家定点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其产销都是由国家计划安排,材料由国家调拨,产品由国家举办的订货会分配。那时我到农村山区做调查时,受到某县电力局长接见。该局长表示:“我们没钱买电线电缆,陈旧的、不合格的线路经常发生触电事故,电死人和牲口”,并打听可否用木材、床板换电线电缆。还有个村子打听是否可以用猪油换电线电缆。这就是当时的电线电缆产业状况和市场形势的一个缩影。
1980年代末期开始,大型国有电缆企业开始网罗地方中小型企业创办“横向联合”电线电缆厂。其中以被尊称“东北虎”的沈阳电缆厂和被尊称“华东虎”的上海电缆厂,分别牵头组织了东北和上海地区的电线电缆企业联合体,形成了全国电线电缆行业南北两霸局面。后来,各地稍有些实力和名气的电缆厂,大体上都在本地组织了这类联合体。但是,好景不长,或者根本就没有过好景,这类联合体只维持了几年,就纷纷解体了,改头换面地创办了一批"电线电缆集团",有些一直维持到今天。
到了1998年10月,我国兴起了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运动,电线电缆行业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各地现有的电线电缆企业不但扩大生产规模,还在加班加点地生产。本来不在这个行业的人,看到电线电缆产品市场如此红火,于是一下子涌现出数千家电线电缆工厂,其中也有一些规模很大的新建企业。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谁也不抱怨市场疲软,而只报怨自己的生产能力不够。
大约2006年以后,我国第一期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逐步完工,对普通中低压电线电缆的需求量开始回落,而对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的需求量开始增加。于是,业内又兴起了高压电缆热,迅速建立起一批交联立塔。
上述简单历史情况说明,我国电线电缆产业到了今天这个规模,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动因是市场需求,当然也有一些很不明智的误导。面对这一局面,我们不能责怪任何组织和个人,而应该以史为鉴,理清产业发展的历史根源,而不要昨天欢呼伟大的发展,今天咒骂恶性膨胀。
建厂容易入市困难
虽然30多年来电线电缆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设起来了,但凡是身历其境的人都知道,建厂容易,入市难。在“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和“与狼共舞”的市场环境中,有资格、有实力的大企业,凭着自身的优势,把一些中小企业收罗到自己旗下;而实力淡薄的中小企业也乐此不疲,甘愿作为大企业的附庸。其根本原因,就是新建厂的产品入市很难,工厂和产品的资质成了一大难题,因此双方一拍即合。那些攀不上大企业而自我苦斗的小企业,也只能在市场夹缝里游走。它们当中,有些已经成长为像模像样的正规企业,也有一部分却沦落为很不正规的小企业。
产品入市资质繁多
新建的或者扩建的电线电缆企业,之所以难以生存和发展,除了资金和社会环境之外,很大的难处是产品入市资格证书。各类电线电缆产品要想入市,都需要相应的资质证书。220kV及以上超高电缆需要预鉴定试验报告;110kV高压电缆需要“两部鉴定”;中压电缆、控制电缆、架空绝缘电缆和钢芯铝绞线等需要生产许可证;建筑用低压电线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缆等需要3C认证。其他各种特种电缆,也都需要相应的资质证书。产品要进入城乡电网改造工程,也需要提供规定的资质条件。
面对这些必须遵守的市场准入法则,有实力的企业能够轻而易举地满足要求,而对于势力单薄的企业,却成了一大难题,于是就使出"八仙过海"的本领,其中的获证手段在此不做赘述。这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入市资格证书哪里来的
现在,从各地质监部门的产品抽检结果来看,产品不合格的企业的确主要是一些小型企业,但在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披露的信息中,都没有说"那是不正规企业所为"。有些产品不合格的小企业都能出示必要的产品入市资质证书,有些企业的资质资料还高的相当惊人,其光亮度不亚于大型企业。
人们不禁要问,那些小企业的证书和检验报告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弄来的?是哪些部门颁发的?这也是一个心知肚明的问题。一个企业不论大小,只要它是正规登记注册的企业,有自己的营业执照和产品资质证书,不论其内部状况如何,就不能说它是不正规企业。如果你知道它不正规,为何还发给它营业执照和产品资质证书呢?
人们对假冒伪劣产品深恶痛绝。在电线电缆行业里,人们总是把中小企业看成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很不公正的。占全国电线电缆总数95%以上的中小企业群里,绝大部分是遵纪守法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小企业在玩火自焚、自掘坟墓。那种全国绝大部分电线电缆产品不合格的说法是欠妥当的,是对全行业产品质量的基本否定,也是对绝大多数电线电缆企业的基本否定。当发现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时,应该先追查他们的资质证书的来历,从而挖掘出幕后放水的黑手,杜绝产品质量隐患,而对于无证企业要坚决依法取缔。
以罚款为目的的产品抽检为何盛行
近几年来,各地相继成立了很多电线电缆质检中心,据说打着国家级旗号的电线电缆质量检验监督机构至少有14家。在一个全国统一化的产业里,众多分散的质检机构,削弱了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管权威和力度。国际上知名的质检机构从来没有如此分散和凌乱的。他们都是只有一个总部,下设很多分支机构,始终保持该机构的权威性。
从国内发生的企业和质监部门的处罚纠纷案件来看,在各行各业设置的众多的产品质检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质监机构是以罚款为目的而设立的。它们往往巴不得能查到企业产品不合格,从而利用权力寻租的机会,获取巨额罚款,为自己和部门创收。他们把企业当成了唐僧肉,想吃肉的时候就以各种名义下去检查。曾经有某机构的检查员喜形于色地说"嘿嘿,我今天又逮到一个企业",而不是说如何帮助企业进行整改。
整个电线电缆行业里的大小企业,都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噤若寒蝉,说不定哪天,如果对质监机构打点不周,被罚款的厄运就会来临。这是电线电缆行业应该破解的重要问题之一。
产业门槛不低而是梯子太多
说到电线电缆行业的门槛,现在人们针对市场抽检的不合格品现象,一致认为行业市场混乱的原因是入行门槛太低了。当然,这些被抽检到的不合格品主要是建筑用和家装用低压电线。我认为,这个行当的门槛并不低,如果门槛很低的话,那些心术不正的小企业主也不必绞尽脑汁花钱去做各路神仙的思想工作了。量大面广的中低压电线电缆产品,涉及到95%以上的企业。这些产品是生产许可证和3C认证管理的产品。身在电线电缆工厂的人都知道,这两个门槛并不低。如果真正严格按照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和3C认证产品管理细则审查工厂,可能有相当部分企业不合格。
至于在不低的门槛面前,为何还有那么多不合格的企业能够顺利入行,成为害群之马?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电线电缆企业围墙外面的梯子太多了。那些来摆梯子者,既有政府部门,也有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还有行业里的那些决定企业产品生死大权的"产品鉴定专业户"。他们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用他们掌控的梯子可以很容易地让企业入行入市。
而企业对于这些竖在自家门口、窗口和围墙外的梯子,又喜、又惊、又怕,把这些梯子像神明般的供奉着,稍不留神梯子就会砸到你头上。
梯子不用时要横着放
2012年7月26日,玉林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电线电缆市场检查情况的报道《揭开劣质电线电缆重重"黑幕"》。文说“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加上利益驱使,导致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一些地下小工厂只需投资数万元买入一些简易设备和原料,就可上马电线电缆生产项目”。作者认为其原因是电线电缆行业门槛低。很明显,这是外行人跟着媒体舆论鹦鹉学舌说的话。
该文倒是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电线电缆行业造假何以如此猖狂?是谁导演电线电缆质量重重黑幕?”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就事论事地说:“一些小作坊抱团取暖求生存,他们常常是十多个兄弟厂家一起去投标,串标围标,一张订单拿到手,分工合作,利益共享;在这些小作坊中,可能有的仅有一两台设备,生产一、两个规格的产品”。作者吞吞吐吐、说来说去,半天没有说不到点子上,没有说清到底谁是“黑幕”的“导演”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还是把市场混乱的原因归咎于行业门槛太低。
如果按照该文作者说的,既然这些小企业有资格参与投标,就不应该是非法企业。严重的问题应该是,谁给了它们合法的资质,在市场抽查中,又是谁对它们放水。那些“放水人”才是“黑幕”的“导演”。不揭开这个"黑幕",不把那些“导演”曝光,电线电缆市场就永无宁日。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电线电缆产品和整治不法企业,但其效果不甚了了。其原因是那些梯子还竖在企业围墙外面。在目前大力整治电线电缆市场秩序的形势下,企业应该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甩脱那些梯子,不要再不断地缴纳梯子维护费,为自己省点钱,利用正当的梯子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那些掌控着各种梯子、准备随时对企业下手的"导演",应该让手里的梯子也来个转型升级,秉公办事,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帮助企业健康生存,登上更高的层次。梯子不用时要横着放。梯子的掌控者再也不要扛着梯子四处游走,对企业虎视眈眈,准备随时翻墙入院,把企业当成任意宰割的唐僧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