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化低压电器发展回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就低压电器品种、规格、性能、生产能力来看,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着手研制具有智能化、可通信功能的第3代低压电器,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基本实现了低压配电网的智能控制和网络控制,以此满足配网自动化的需求。1990年联合上海人民电器厂、遵义长征九厂向原机械工业部申报国家重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于1991年正式立项。该产品于1995年通过鉴定,1997年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型号为DW45系列,有3个框架等级2000A、3200A及6300A。其中6300A主回路为2台3200A并联组合而成。DW45智能化投放市场后由于其高性能和高可靠深受用户欢迎,其产量不断攀升。DW45系列断路器目前年产量已超过20万台,是我国低压电器发展史上推广最成功的产品。由于DW45大量推广,使ME和DW17系列断路器产量逐步下降。目前DW45系列万能式断路器在配电系统中运行的产品已超过 100万台。
但由于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等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也在同期刚刚起步,因此,存在着需求分散、各成系统等问题,即系统平台不统一,各系统间很难实现互联和信息共享,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化低压电器等电器设备或高、低压电网间信息不通,数据上传不通,下达不畅,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电力自动化目标。因此,我国具有智能化、可通信功能的第3代低压电器的推广应用并不十分理想,但从目前智能电网对电器设备的要求来看,已打下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低压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国外已广泛使用,这些系统往往省略了马达控制中心(MCC),电动机起动器一般安装在电动机旁边,它们通过现场总线与中央控制室上位机连接。既能集中控制,又能现场操作。为了尽快跟上世界新技术发展潮流,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专门成立现场总线研发中心,重点研究可通信低压电器以及低压智能配电网络系统及相关配套产品。苏州万龙电气集团和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参与该项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经过近十年研发,我们已经在第三代主要低压电器产品上实现可通信,包括可通信万能式断路器、可通信塑壳式断路器、可通信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可通信交流接触器、可通信电动机保护器、可通信软起动器、可通信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等产品。
通过以上一系列产品开发,使我国智能电器、可通信电器以及智能配电与控制系统相关技术跟上世界发展潮流。由于我国电工行业分割,各自为政,使该项技术及相关产品的推广带来困难。至今,我国智能化可通信低压电器及其系统推广并不理想。2009 年美国提出了在美国发展与建设智能电网的设想,引起了全世界对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视。当然也引起了我国高层领导的重视。我国已将智能电网发展与建设明确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可以相信,随着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我国智能化可通信低压电器及其系统必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