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特高压为何“被正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证实,由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牵头制定的电网投资方案已获高层批复,近期将对外公布。规划中的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包括4条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5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3条500千伏输电通道。
有关特高压的争论一直没有定论,此举是否意味着交流特高压已经“被正名”?
争议由来已久
自2005年北戴河首次召开特高压输电技术研讨会开始,“是否在中国推广交流特高压技术”已争论八年。
高电压、高输送容量、低消耗、长距离输电是特高压的优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副主席恩诺?里斯曾说:“这种输电技术能够极大地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忠瑚也认为,为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能源浪费,增强输变电能力是中国的必经之路。
在雾霾治理、节能减排的压力下,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在终端实现以电代煤也被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大方式。
而反对的焦点在于特高压的安全性。迈哲华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TheMartecGroup)咨询总监曹寅接受无所不能记者采访时称,若中国所有区域电网用交流特高压连成“一张网”后,一旦出现故障,将对大面积用电造成影响。国家当初划区建网也是为了避免全国一张网的现象。
此外,业内还质疑,国家电网推行特高压就是为了加强全国垄断。
“治理雾霾”还是“稳增长”?
相比之前一条条批复,此次12条输电通道获批被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视为“打捆式”批复。
他对无所不能记者称,此次“打捆式”批复与雾霾治理直接相关。他认为,我国东部地区只具备区域性治理雾霾的能力,大范围治理的条件尚未成形,通过在终端“以电代煤”治理雾霾,为特高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
曹寅则认为,这主要是国家出于宏观经济“稳增长”的考虑。在宏观经济指数不乐观的当下,政府可以通过批复项目投资去稳定增长,保障就业。
“打捆式”批复的背后
曹寅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目前交流特高压还未突破“跨区域”的红线。他说,从目前批复的项目来看,跨区域的都是直流线路,区域内才批复交流线路。规划中的12条输电通道中,仅有“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线路于4月21日获得核准开工。
在特高压讨论空间巨大,争论并未清晰之前,曹寅认为,国家没必要急着做批复。他表示,目前电力系统正在进行改革,等改革确定后再做批复也不迟。
针对此次批复,林伯强称,也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他说,无论是国家,还是国家电网都非常重视特高压的安全性,国家并未大规模批复,也未对国网有求必应,正是考虑到这一点。
不过此次“打捆式”批复,林伯强认为,这也透露出国家审批方式有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