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惊吓的通信行业设备国产化迫在眉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安局追踪全球数亿手机
近期据《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多种手段,每天搜集近50亿条手机位臵信息,这个名为“伴随-旅行者”的项目监视、分析有关个人地理信息的隐私数据,并可追踪移动路径和活动范围。该行为涉及的技术包括通信线缆窃听、手机位臵信息采集以及GPS数据窃取等。
此前的“棱镜门”事件后,全球各地对于信息安全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我们认为,本次的“终端窃听”事件将使信息安全问题持续发酵,特别在4G来临之时,数据流量应用将成为主流,而LBS地理信息服务将逐渐和各类应用相结合,携带的个人隐私信息也将越来越多。
通信缆线窃听成信息外泄重要渠道
在本次事件中,媒体报道美国安局通过介入移动通信网络缆线实现对手机地理位臵等信息的窃取。虽然光纤通信具有相对良好的保密性能,但美国为了获取更多信息,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发海缆窃听技术。由于海缆布设的特殊性,信息窃取综合采用光缆定位、光纤传感、机器人、大数据采集分析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对海缆进行侦测、铠装剥离、窃听设备安装等复杂操作步骤。一旦设备安装成功,美国便可从海缆信号中持续获得全球数据。
反窃听技术虽有发展但成熟度并不高。从信号加密的角度看,包括量子加密、混沌加密、码分多址加密等;从物理监测的角度可采用应力传感等技术,这也是未来通信信息安全的重要突破点。
GPS定位安全再受质疑
除光缆数据窃取外,位臵信息监听的途径还包括对基站数据、路由数据、GPS数据等手机定位信息的直接窃取,其中GPS数据的精度最高。虽然目前GPS终端已实现被动定位,但从系统端实现数据收集并非不可能,对于我国而言,无论从国防军用还是民用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大力推广北斗系统已是大势所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斗产业的爆发时点正逐渐临近。
重点关注海缆及北斗企业
从事件驱动的角度考虑,重点关注海缆企业中天科技和亨通光电,北斗领域我们继续看好中海达、海格通信、华力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