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上百万件专利中的一匹“黑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1月11日,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犹如一匹“黑马”从上百万件有效专利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这是国家电网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也是今年中国电力行业唯一当选的金奖。本届专利奖共评出中国专利金奖2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36项。
机器人让变电站巡检实现智能化
“身高”1.1米的白色机器人,每行进三五米就会自动停住脚步,时而抬头向上观望,时而头颈后转180度,一双好似戴着墨镜的电子眼让它显得酷劲十足。这是记者日前在500千伏济南长清变电站看到机器人巡检时的情形。
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山东电科院院长王传庆告诉记者,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巡检,这种机器人可替代前者遇到的急、难、险、重和重复性工作,属国内首创。它携带红外热像仪、可见光CCD等有关的电站设备检测装置,能够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无人值守巡检,提高了变电站巡检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这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身上有10项核心发明专利,33项外围专利。”据该院总工程师慕世友介绍,机器人外壳采用了无污染、抗冲击、高绝缘的ABS树脂材料,具有较好的环保性和安全性。其外观“仿人”化创新性设计,整体颜色融合变电站“环境”因素,同时配以红色的机器人颈部绕圈与多色的告警指示灯点缀,使得整体设计既简约而又富有活力。这台绿色高效的机器人曾摘得2010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产品设计金奖等桂冠。
目前,山东电科院已经建成了世界首条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生产线,实现了批量生产,产品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60多个变电站推广使用,多次诊断出变电站设备的缺陷和故障,保障了电网的可靠运行。今后5年国家电网公司将逐步扩大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应用。
人才是“黑马”脱颖而出的关键
说起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研究成功,离不开该院对科研人才积极性的调动。
国内大多数机构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研究是从2006年以后才起步的。山东电科院研制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2005年就在济南长清50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王传庆告诉记者:“动手早,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瞄准国际领先水平,重视细节设计,提前进行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储备,是山东电科院科技创新一直坚持的原则。”
2002年,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此时,有先见之明的山东电力已投入到了电力机器人的研发。仅用3年时间,山东电科院研究的机器人于2005年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863计划验收。
山东电科院以“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为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积极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培养了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人才队伍。为突出考核评价,他们制定了首席专家、专业首席工程师、专业工程师聘用以及专家科研团队建设的管理办法,评选出了首席专家5名,专业首席工程师20名,组建了5个专家科研团队,为电力机器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该院建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费用制度,为知识产权维护和管理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在《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中还详细规定了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奖励措施。专利权被授予后,给予发明人一次性奖励。对优秀的发明创造成果,通过评审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奖项,获得的奖励完全兑付给发明创造人。
创新能力增强使专利实现新突破
如何做到“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山东电科院采用的是以制度来保障创新。
为加强科研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该院设置了科技发展部,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专责人,对专利的保护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从研发前期的专利文献检索到申请专利保护创新成果。开发出具有专利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后,申请本国专利,同时申请外国专利,如今年申请了5项海外专利,已成功获得两项授权。
据山东电科院副院长赵岩介绍,完备的创新平台和科学的激励机制,形成了电科院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出了广大员工的创新潜力,创造意识日渐浓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报数量逐年增长。目前,该院已取得授权专利570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实用新型专利442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另有50余项专利已被受理。2012年,在山东省发明专利企业排行统计中,该院的发明申请、发明授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三项指标分别居该省科研单位排名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