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先谈存量 再谈增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2018年Q3以来,“互联网寒冬论“甚嚣尘上。人口红利几近耗尽,突破性变革乏善可陈,5G普及尚待时日,移动互联网步入“存量时代”。受到“资本寒冬论”的影响,依赖资本普降甘露的时日已然远去,“烧钱促活”的强心剂也难以获得丰厚回报。在这种形势下,业务缩紧与裁员不期而至,移动互联网似乎真的“长不动了“。
11月19日,在2019UBDC大会上,友盟+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暨Q3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9月,移动互联网月活设备突破10.3亿后回落,这已经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二次波动;9月份月活设备10.2亿,较1月份净增仅520.2万。除了新入网设备,增长来源捉襟见肘。友盟+发布的《报告》却展示了“互联网寒冬”的另一番场景:与去年同期相比,Q3移动互联网月活设备增长6.8%。
增长来自哪里?具体表现又如何?
下沉市场突飞猛进,知识服务缺口巨大。增长的第一个贡献来自“下沉”市场。一二线城市流量见顶之后,下沉市场不可避免地成为必争之地。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摩拳擦掌,试图在此一决高下。
“下沉”战役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层下沉、分行业下沉以及行业缺口补充。首先,下沉不是一步到底地走向五线及以下地区,而是形成“新一线”领跑、低线普涨的分层突破。“新一线”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和优厚的“人才策略”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年轻人的聚集直接影响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新一线城市的高速爆发也就不足为奇。与新一线的增长方式不同,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增长更多依靠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的努力。《报告》显示,四线及以下城市超过8%的普涨略高于整体增幅。
下沉市场通常指低线城市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
其次,不同行业的下沉速度也不尽相同。拍照摄影、中小型电商和图书阅读在低线城市获得了超过40%的月活同比增幅,其中中小型电商和图书阅读在低线城市的增速高于高线城市。低线城市在旅游出行、影视观看与兴趣社交的月活同比增长率也超过了高线、中线城市,体现出网民扩展视野的诉求;教育培训增长速度略低,与高线、中线城市风靡的“外语潮”对比,仍需在知识服务的实用性上深耕。
绝对时间增加,网民为兴趣埋单
增长的第二个表现来自绝对时长的增长。《报告》显示,随着网民对移动应用的需求与黏性增强,日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加30.4分钟,达到4.8小时。实际上用户对触网行为没有自我设限,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使用率。
用户规模和绝对时长的增加是过去一年来的主要进步。移动互联网在告别人口红利和蓝海占领之后,步入了稳定、理性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均衡和效率。在下沉市场的战役要集中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上;而在一线城市,要继续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实现突破增长。
在时间付出上,用户也愿意为吸引力埋单,短视频持续获得的绝对时长增长和时间抢占就是极好的佐证。绝对时长的增长同样在下沉市场表现更为突出。Q3数据显示,低线城市日人均使用时长已经突破300分钟,全面超越高线城市。相对松散的生活节奏以及互联网的吸引力让低线网民在兴趣方面有更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