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接力风电,新能源将大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新能源不得不大发展而风电又必须停下来休整的背景和间隙下,太阳能光伏看到了希望。
从2008年开始,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在中国崛起。风电装机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大发展,国内一二类风区也基本被瓜分完毕,只有三四类风区和海上风电还有空间可挖。今年开始,又传出一些风机制造商遭遇财务困境和风机频频脱网的消息。
而另一方面,同样从2008年开始起步的太阳能光伏却没有风电的好运气,一直纠结在高额的成本上,但可喜的是招投标价格从最初的4元已经降到1元,甚至更低。
另一方面,伴随着国际太阳能光伏市场的补贴削减,出口企业开始掉头转向国内市场。在新能源不得不大发展而风电又必须停下来休整的背景和间隙下,太阳能看到了希望。
最新的一则消息是,太阳能光伏的“十二五”规划正在从5吉瓦修改到10吉瓦,业内甚至认为会更高。而当前的装机容量仅仅为0.6吉瓦。
本组文章试图层层解析,通过每个环节的动向来展现一条正在蠢蠢欲动的利益链条。
发电企业的新机会
“滚滚黄沙掩怒马,大漠孤烟显豪侠。”这是《新龙门客栈》里的场景。
在很多人的眼中,西北地区就是荒漠和戈壁的代名词,相比内蒙古草原上悠悠转动的风机,太阳能光伏电站在这里显得那么不和谐。
来到甘肃敦煌,你会惊奇地发现,“敦煌光伏电站—敦煌影视基地—鸣沙山”,竟然是一条旅游线路。有名的敦煌影视基地就是《新龙门客栈》的拍摄现场,与光伏电站隔墙相望。而这里的光伏电站就是国内第一次招投标时中标的一个光伏项目。2009年,中广核联合江苏百世德太阳能科技公司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共同中标敦煌项目,当时的中标价1.0928元/度一时被称为标杆电价。
再到河北省张北草原看看,站在中节能集团修建的观光塔上,会发现风机和太阳能板交相呼应,风光互补项目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上海高铁,大厅前后的停车雨篷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板,除了供应车站本身用电外还有富余,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供电的来源。
仅仅两年的时间,观赏、参观、示范的字眼慢慢被抹去。太阳能光伏发电变得切实可行。
“在宁夏的荒漠地区,每隔50公里一个太阳能光伏电站,颇为壮观。”宁夏发电集团副总工程师、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盛之林接受采访时,一直在很热情地讲述宁夏是多么适合太阳能光伏的发展。
宁夏是我国太阳辐射的高能区之一。宁夏太阳辐射资料统计显示,全区平均5781MJ/㎡.a,且太阳辐射直接辐射多、散射辐射少,这是太阳能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多达2835h,年日照百分率达64%,北部石嘴山地区年日照时数高达3100h。这些数值在国内城市位于前列。
“按照我们公司的规划,太阳能业务一定会赶超风电。”盛之林信誓旦旦的说。
宁夏发电集团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控股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也是宁夏发展新能源最早的企业。起初是风电,现在开始转向太阳能光伏,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冶金物理法太阳能光伏电站。
在业内小有名气并敢于与西门子等成熟技术叫板的盛之林总是侃侃而谈。5月10日他所带领的冶金物理法太阳能光伏项目被任命为国家“十二五”科技部项目课题。宁夏发电集团在建的多晶硅2000多吨规模,今年6月全面投产。已经建成了23兆瓦的冶金物理法太阳能多晶硅电站。现在从硅矿石,到工业硅、高纯硅、多晶硅一应俱全,多晶硅有2200吨,还有1000多吨的单晶硅,50兆瓦的切片,100兆瓦的电池生产线,100兆瓦的组件。
从矿石开始到电站建设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盛之林介绍,四个电站的规划是120兆瓦。其中,10兆瓦的太阳山项目是全国并网最早的,上网电价为1.15元,随着贷款的偿还,利润逐步在体现出来,高沙窝电站20兆瓦,现在并网6兆瓦,红寺堡电站50兆瓦,现在建成了10兆瓦,还有两个已经开工的,太阳山二期10兆瓦,三期30兆瓦。
其实,跟其他发电企业发展新能源一样,最初宁夏发电集团选择的也是风电。据盛之林介绍,当初上风电的时候阻力很大,甚至企业内部也有很多不同意见,因为风电电价非常低,当时宁夏是0.4元,直到推出电价改革后,才回到现在0.58元的理性价格。
但是,“我们预测太阳能光伏的业务将超过风电,目前,虽然宁夏还有一些风资源,等过两年利用完以后太阳能就必须顶上来了。”盛之林说,只是现在国内太阳能电价还是非理性的,现在0.7—0.9元的招标价格显然是亏本的,因为成本价应该在1.2元左右,一旦电价回归理性,在全国范围内,太阳能必将赶超风电。
无疑,像宁夏发电集团这样的地方国企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但是中央企业也有其发展之长,各种布局已经悄然展开。
“发展风电时,五大发电集团没有抢先进入,国资委不得不规定其可再生能源比重必须达到30%,于是吃了哑巴亏的五大集团不会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新能源的机会。”华彩咨询总裁白万纲如此表述。
5月10日,中电国际新能源公司与第一太阳能签署国际合作框架协议,其间,中电国际新能源公司公布其2020年的太阳能目标是2吉瓦。如今,已经在开展甘肃武威和白银等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金张掖,银武威”,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正是这样一个以历史和旅游而闻名的城市,现今成为各新能源公司圈地太阳能的必争之地。截至2011年5月,武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规划达到107.5兆瓦,其中,已建成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5兆瓦,累计发电270万千瓦时以上。甘电投、华电集团、中节能公司3个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将于年内全部建成发电。中电国际新能源公司武威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节能二期20兆瓦,大唐甘肃、华能甘肃、黄河上游水电、国电武威公司4个9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也都将于今年开工建设。
大唐新能源公司这家从内蒙古做风电起家,后经历内部重组、上市的新能源公司也宣布进入到太阳能行业,而且不仅仅是光伏,更是成为国内光热招标第一个项目的中标者,仅这一个项目就是50兆瓦。
国内最大的风电企业龙源电力也表示,将大力发展太阳能,龙源电力与格尔木市政府签订了《青海省格尔木20万千瓦大型荒漠并网光伏电站投资协议书》。几乎同时,华能集团也与青海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在青海开发包括光伏电站在内的能源项目。
青海也是日照丰富的地区。中电投旗下的黄河上游水电公司借助地处青海的优势,早已在布局太阳能业务,甚至是上游的多晶硅,并形成了硅产品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在位于北京总部基地的黄河水电北京办事处见到其董事长李树雷时,他的太阳能业务主管们正在抱怨快成为空中飞人了,“我应该准备三套西装,一套放在北京,一套放在西宁,再留一套放在西安”。
李树雷说,光伏太阳能产业链是黄河水电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目标是,要从引领国内多晶硅科技发展的高度出发,抓好多晶硅的生产调试,努力消化吸收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并加快西安光伏产业基地建设,适时扩大多晶硅、光伏产能,计划“十二五”末多晶硅产能达到7500吨,光伏电池产能达到100万千瓦,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从多晶硅到光伏并网发电的完整产业体系。
设备商转向
如果说新能源公司们转向看的是现状和规划,那设备商们的转向则重点是订单。
以提供节能设备为主导的ABB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的订单额增长达到了70%。ABB集团首席执行官昊坤说,最近很愿意来中国,并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在美国,订单额增长虽然为71%,但美国的增长主要源于2010年末收购了美国葆德电气公司,剔除因并购产生的增长,美国业务只有20%的增长。所以,中国市场比其他市场都更加强劲。”
昊坤介绍,ABB成立了专门针对太阳能等垂直领域的专业团队,以开发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光伏逆变器是系统端最为核心的器件,ABB的专长也在于此,“我们刚刚开始在中国市场上推广太阳能逆变器,但是预期非常好,要在国内全面铺开,以后肯定会超过风电逆变器的销量。”ABB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部新能源行业销售经理桓毅表示。
桓毅介绍,ABB在中国并没有专用的光伏逆变器生产线,但是由于其与风电逆变器硬件相类似,只是软件部分的区别,故一直借用风电的逆变器生产线,光伏逆变器不管在研制、生产,还是推广中都变得简单易行。
对此,ABB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部全球负责人史毕福说:“ABB已经做好准备,从方方面面去支持中国太阳能的发展,从家居到产业。”
史毕福介绍,太阳能是从完全政策性补贴的阶段慢慢向完全商业化在过渡。目前这种不成规模的小型家居用太阳能必将会被越来越大的成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所取代。只有产业成规模了,成本才能降下来,才能有挑战。
但是,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部中国及北亚区负责人罗森则认为,“中国的风电和太阳能还不太一样,风能起步早,十年前就渗透了,ABB在太阳能市场的渗透方面晚了,所以要抓紧追赶。
好在太阳能的一些电站产品与风电是类似的,所以很容易转化。”
罗森说ABB可以提供设备和太阳能电站的整体解决方案,但是不会向上游的电池行业发展,而是发挥系统集成和大型设备的优势,迅速占领中国兴起的市场。
ABB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方秦也认为,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在快速发展,“未来中国在太阳能领域也将在全球占据重要位置。从ABB产品组合来讲,我们在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实力强大,在更高功率级别上也实现了发展。”
ABB在努力追赶太阳能设备进程的同时,GE等设备商已经在悄然转型。
4月7日,GE宣布计划建造美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工厂,该工厂预计年产量400兆瓦,这相当于该厂每年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能为八万户家庭提供电力,用GE太阳能技术平台负责人的话说,装配线上每十秒钟就生产一块面板。
GE可再生能源业务负责人公开表示:“过去五年GE在太阳能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规模生产是下一步目标。”这意味着太阳能正式升级为GE的下一个能源业务发展重点。
除去ABB、GE这种综合型的设备商,第一太阳能(FirstSolar)作为专业性的太阳能企业则显得更为积极。2011年上半年,第一太阳能已经接连与中国的两家大型发电央企——中广核和中电国际(中电投旗下)签约,并参与到中广核的鄂尔多斯(18.20,0.09,0.50%)项目中。
对第一太阳能的采访中,其驻北京的代表白凯文介绍,去年9月份就从国家能源局拿到了鄂尔多斯项目的预可研审批,“我们和中广核进行合作,希望尽快能建成作为示范的中国第一家薄膜太阳能电站项目,并最终建成2吉瓦的电站项目。”另外,第一太阳能负责零部件业务开发的全球总裁TK·卡伦巴还表示,当中国市场有1吉瓦的需求后,第一太阳能会在中国设立工厂,他认为时间不会太长,因为他们刚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中电国际一家公司的目标就是2吉瓦。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制造商,第一太阳能的年产能高达2个吉瓦。TK·卡伦巴介绍今年的销售还将增加。因为要想赢得市场份额,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降低成本,而第一太阳能公司是太阳能组件制造成本最低的一家。在全球范围内,第一太阳能最新的数据是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每瓦特太阳能组件生产成本是75美分,这个数据要比全球平均的1美元以上要低了四分之一。
风投的灵敏嗅觉
如果说发电企业和设备商的转向还犹抱琵琶半遮面,风投们则可谓是赤裸裸。
“风电和太阳能相比,毫无疑问,资本会倾向于太阳能。”生态亚洲清洁发展与气候项目组(ECO-ASIA)中国商务发展专家李虎回答得极为干脆,“投资都是投资未来,没有潜力的产业是无法引起风投兴趣的,所以我接触的PE和产业基金,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比如深圳创投等,都对风电不太感兴趣,因为风电已经没有潜力可预期,而且并网的问题又让投资人头疼。所以多数转投太阳能。”
李虎介绍,太阳能行业中的投资热点,主要是逆变器、关键部件、电站运营和维护方面的监测技术,而这些也正是中国所欠缺的。
“今年和明年是太阳能逆变器行业爆发的时机。”李虎如此断言。他刚做的一个项目是给南京冠亚的,这是一家在国内太阳能逆变器行业名列前三的企业,“我们跟发改委能源所去日本拜访能源经济研究所,南京冠亚的副总经理孙邦伍就在我们团里。今年南京冠亚的业绩增速太快了,去年是200万千瓦,今年预计是500万千瓦。行业爆发毋庸置疑,也成为PE们关注的焦点。”
而且光伏产业链很长,还有一些有价值的投资没被挖掘,比如装备方面,中国是从日本、美国进口一些高端设备,所以还有待开发。
芦红是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主管,第一次见到她是两年前在内蒙古调研风电并网难题期间,“以前我们多支持一些做风电研究的项目,现在转向太阳能了。
”芦红坦言,风电当前最突出的难题依旧是并网,所以他们一直没放弃对并网研究的支持,只是现在更多精力放在了太阳能的政府补贴、上网电价、分布式能源并网、屋顶计划等项目上,“我现在每天都奔波在各种关于太阳能的会议中”。
据介绍,美国能源基金会每年给中国的投入是3000万美元,但只是支持一些政策研究项目。
之所以转向支持太阳能,芦红认为,太阳能一定是下一个投资热点,她和她供职的基金会所做的工作属于铺垫性质,但是很有意义,“从2008年招标的4元,后来降到1元左右了,现在基本上0.7到1元之间,依旧是一个可喜的信号,太阳能热发电现在也很多,投资的热情很大,但重点是中国政府是否愿意接受,成本必须下降才能说服政府大力支持太阳能的发展”。
提起太阳能,专家们还是不自主地与风电相对比,芦红说:“风电的技术成本也会下降,但是资源肯定会越来越差了,总体成本不会大幅度下降,但是太阳能不同,可以带来成本快速下降,而且下降空间非常大。”
政策异动厂商回归
“十二五”规划中,太阳能比重的提高也再次佐证了该产业即将爆发的倾向。
“现在国家的新能源规划一直没有出来,就是出于太阳能的考虑,2020年50吉瓦我觉得远远止不住,应该在50到100吉瓦的区间范围内。”李虎说。
而另一方面,一直处于新能源主导地位的风电却在收紧。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一直致力于风电和太阳能的研究,通过对这两个产业的长期观察,他判断“政策在异动”,“虽然我们还有7个千万千瓦的风电三峡没有开发,但是可以看出国家能源局在刻意控制风电开发的节奏,下达的目标是每年增加1000万千瓦,而不是前几年的每年翻番了。”
的确,风电需要控制节奏。从2008年开始风电大发展,每年都翻番增长,因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倒塌、着火、脱网等。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表示,“长期高速发展的背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对整个风电行业产生很大损失。”所以,包括金风科技在内的一些大型风机制造商都放缓了脚步,提出不冒进,稳步发展,甚至不惜从老大的位置上滑落。
就风电发展中积聚的问题,国家层面也展开了新一轮的“整风”运动。
5月9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酒泉风电基地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对甘肃酒泉市能源局在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工程建设中给企业定任务指标、设备招标要求选本地产品等行为提出严厉批评,同时强调“未经国家核准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这是继3月27日后国家能源局针对酒泉风电建设方面第二次批评。
无独有偶,内蒙古针对自治区内风电存在的问题,主动进行了风电整改。5月初,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开发局局长王秉军宣布,“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以减少区内风电开发企业的方式进行风电开发企业的资源整合,同时提高新进企业准入门槛。
据李胜茂介绍,风机一般运行三年后是大批量质量问题的爆发期,而我国的风机大规模运行也有两年了,所以,更应该控制速度以腾出时间解决现有问题。
7个千万千瓦级基地没大规模开发,就是因为并网、质量、大兆瓦风机都没有达到更高水平的情况下不敢展开。
“就风机制造企业而言,今年华锐和金风的报表不太漂亮,虽然他们的业绩、产销规模还可以,但是现金流极具恶化,华锐是负的,金风好一些,有1亿多元。
可能是他们没有预见到国家调控的速度,产能扩张的规划与国家的紧缩政策不相匹配了,也就是说市场需求没有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李胜茂说。
李胜茂还提出了更为重要的一点,即风机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了,以前是风电运营商开车去生产线上等待风机下线,但是现在不同了,更多的主导权掌握在买方,这样也就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
但李胜茂认为,考虑到华锐和金风还有品牌效应,下游风电场还是更愿意把仅有的订单给他们,所以他们的订单不会下降,小企业就不好接订单了,接到也做不起。现在1.5兆瓦的风机每千瓦已经跌破4000元,那些买图纸的小企业均是买一些零部件后组装,组装下来的成本就远远高于4000元,所以得不偿失。“现在处于整合前夜,很多小企业还在坚持,我认为风电整合期在2011年末到2012年上半年就会到来。”
某大型风机制造商也坦言:“排在前几名的风机制造商的竞争也接近白热化了,国内,一些发电央企提倡购买自己旗下的风机,国外,又遭遇一批国外风机制造商的竞争。所以,预计今年的利润一定会下降,以后要看能保持多少稳定的增长水平了。现在我们公司已经从行政方面开始提出节约了。”
另一方面,太阳能的订单却在急速上升。发改委能源所传出的消息是“十二五”规划中将从5吉瓦调整到10吉瓦。而截至目前,国内的太阳能电站只有0.6吉瓦。前后数据的差距显而易见。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近期在到处调研太阳能项目,他说:“未来五到七年,光伏发电将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即0.6元左右,而现在的火电虽然低,但是加上环保成本,煤价上涨等因素,火电的成本一定会上升,这样太阳能就能平价上网,实现公平竞争了,并且一旦实现平价,太阳能的发展规模一定会超过风电。”
中国的光伏一直是两头在外,近期,国际市场出现一些问题,即各国纷纷提出削减光伏补贴,国内很多出口企业不得不重新把目标转向国内。
国内很多光伏上游企业,产能按照进度已经快达产了,不能因为国外的补贴减少而停止生产,所以只能转向国内消纳。也可能会达到降价的效果,因为产能必须消化,企业的利润就会变得薄一些,自然电站成本也会相应降低,这对发展太阳能发电是有利的。
由此可见,当各个环节都在转向或者有转向倾向时,这个产业链条也在不由自主地发生倾斜。但是,风电的大发展依旧有很多问题值得回味,太阳能大发展准备好了吗?是否还会像风电一样先是大规模爆发然后停下来整顿?有人说这是市场行为必须如此优胜劣汰,也有人说大可不必如此,提前规划和设定门槛或许才是正确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