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电东送:特高压支撑能源可持续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皖电东送工程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地线支架成功就位
皖电东送特高压工程是我国首个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也是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标志性工程。建设皖电东送工程对推进淮南大型煤电基地电力外送,加强华东电网受电能力和可靠性,缓解华东地区供电紧张状况,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1天完成高难度跨越塔主体结构安装
10月29日上午10时,世界上首条1000千伏同塔双回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皖电东送工程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地线支架成功就位,标志着南岸跨越塔主体结构安装顺利完成。
长江大跨越工程是整个皖电东送工程的关键性工程,包含2基277.5米高的跨越塔、4基74米高的锚塔,单基跨越塔重2650吨。自2011年12月13日开工建设以来,工程建设按里程碑计划正点运行。2012年5月16日完成基础工程,6月全部基础通过了质监验收。7月10日,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开始组塔,至10月29日,历时111天,圆满完成了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主体结构安装。
本次完成主体结构安装的跨越塔位于安徽省铜陵县钟鸣镇,塔高277.5米,为皖电东送工程全线最高塔。该跨越塔具有根开大、铁塔高、单管重、杆件多、体积大、吊装难、安装施工标准严、施工工艺要求高等特点。
2013年具备放线条件
针对跨越塔的特点及难点,国家电网公司进行了整体策划安排。组织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项目部编制了施工方案,经过施工、监理项目部和交流公司的逐级审查,优选确定了更合理、更具操作性的坐落井筒式双摇臂可旋转变幅抱杆组立方案。为实现对铁塔组立施工过程的有效监控,国家电网交流建设分公司组织技术攻关,优化完善了杆塔组立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现场控制、指挥、调度的一体化。
施工过程中,借助安装在抱杆上的5套视频监视设备、4套受力控制传感保护装置、1套风速测量装置、1套雷电预警装置,施工人员实现了对杆塔组立过程的视频画面、受力变化、风速风向、雷电活动情况的实时监控;同时采用过载保护装置保证了起吊安全;现场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带、安全绳和速差保护器,并配置了垂直攀登自锁、水平拉索等多道安全防护装置,确保安全防护到位。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工艺水平,交流建设分公司组织统一了铁塔螺栓、爬梯安装等各项工艺要求;横担吊装过程中用倒链精确控制主材之间
的间隙,确保误差不超过1毫米;同时采用电动扭矩扳手保证大扭矩螺栓紧固达到要求扭矩值,并保证同一断面螺栓的扭矩值均衡一致。
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主体结构安装完成,验证了跨越塔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设计技术的可操作性。预计11月5日,长江大跨越工程施工现场将从南岸向北岸转场,按计划将于2013年3月初具备放线条件。
特高压支撑能源可持续发展
华东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用电需求大,但能源匮乏,受环保、土地、岸线等资源的制约,火电厂建设困难,在积极吸纳区外来电、建设西气东输项目的前提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一直十分突出。为满足该地区负荷需求,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进一步扩大区外受电的同时,在华东区内积极建设一定规模的电源向长三角地区供电是十分必要的。
2011年9月,国家能源局正式核准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该工程将大大缓解华东长三角地区电力供应短缺的状况,对华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特高压输电具有显著的经济优越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华东地区,安徽省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促进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是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皖电东送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继开工,锡林郭勒盟—南京特高压工程已获得批准,准东—成都±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也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
可以预见,一系列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后,我国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将大幅提高,电力实现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为实现我国能源的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链接
工程简介
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是构筑华东地区1000千伏主网架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两淮煤电基地电力外送的送电任务,是缓解华东地区环保和土地资源压力的重要手段,并可以有效解决华东电网500千伏短路容量超标问题,是交流特高压工程由试验阶段向大规模常规建设过渡的示范项目,具有交流特高压工程建设和建设管理的双重示范作用,意义重大而深远。
工程规模
皖电东送示范工程包括四站三线及其相配套的二次系统和调度、通信系统工程。工程起于安徽淮南变电站,先后跨越淮河、长江,经皖南、浙北变电站,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经4省(市)共计21个县市区。线路全长656千米,全线同塔双回路架设,变电容量2100万千伏安。工程静态总投资185.36亿元人民币,由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站)、浙江省电力公司(皖南站和浙北站及全部线路)、上海市电力公司(沪西站)共同出资建设。
工程特点
技术水平高。需全面掌握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输电关键技术,在潜供电流抑制、雷电防护、无功补偿、过电压限制、电磁环境控制和钢管塔应用等方面实现再创新,并推动工程设计、设备研制、施工建设、运行维护技术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巩固扩大我国在国际高压输变电领域的领先优势。
施工难度大。浙北站位于山地,挖填土方总量137万立方米;沪西站位于鱼塘河网地带,桩基16200根;全线平均每千米混凝土量约1000立方米,场平和线路基础施工难度大。钢管塔平均塔高110米、塔重180吨、最大单件重量超过6吨(山区达4吨),单基塔相当于常规工程的大跨越塔,且全线河网泥沼及山地丘陵近60%,塔材运输、堆放和组立难度远超常规工程和试验示范工程,极具挑战性。
示范意义
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及其扩建工程全面突破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验证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固有的大容量、远距离、省占地的技术优势。为充分发挥特高压输电优势,节省线路走廊占地,特高压交流电网主网架将主要由同塔双回线路构成。皖电东送工程的建设,将推动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设计、设备研发、施工建设、运行维护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对特高压交流后续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示范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