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电网配电市场将面向竞争者开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9年,中国正式启动智能电网计划。这个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0年)注重制定发展规划和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的标准。第二阶段(2011-2015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全面建设阶段,覆盖输电、配电和用户各个环节。第三阶段(2016-2020年)是改进阶段。如今中国正处于第二阶段,此前完成的部分多为输电系统的建设,而现在的重点在配电系统上。这就是中国智能电网市场的现状。
为什么是配电系统?
就如世界上所有的公用事业一样,中国配电系统事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系统服务的可靠性,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营的经济效益,资产利用率的提高,以及环境可持续性。因此,智能电网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应用将包括:变电站自动化;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FLISR);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资产状况监控和资产管理;结合分布式能源(IDER);配电管理系统(DMS)及其与断电管理系统、企业IT系统(如GIS地理信息系统、CIS用户信息系统、工作管理系统、移动工作人员作业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引擎)以及先进电表基础架构(AMI)的整合。在这第二阶段的五年里,中国会在所有一、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进行这些建设。
我们需要什么产品?
这意味着市场将对计算机服务器、通信基础设施、现场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以及支持上述一系列高端应用的主计算机站产生大量的需求。现时中国的配电管理系统已具备了故障定位、隔离和供电恢复系统(FLISR),停电管理系统以及某种形式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集成,但还是不能有效地支持IDER、资产管理以及企业IT系统和AMI系统的集成。
我们需要标准
需要意识到的是,智能电网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新的需求会催生新的功能。因此,主站必须能够适应不同电力公司在不同时间提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一些电力公司可能会先安装FLISR,然后一年后或更晚一些安装IVVC等其他设备。这意味着,已安装的系统应该是开放的、模块化和可扩展的,所有智能电网市场要求统一的标准,用于主站添加应用程序。也因此,采用IEC61968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是成败的关键。
同时,现场设备的市场空间也是非常大的。这些设备将用于与主站通讯,然后启动控制措施,包括:线路开关,开关设备,电容组合控制器及传感器。电力公司将希望能够因应需求再次购买这些设备,也希望能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向不同的供应商购买它们。因此,这些现场设备也必须符合行业通信标准(例:供应商的产品如能符合IEC61850标准会对供应商在市场的竞争力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样,配电电力公司便可获得那些符合成本效益的智能电网应用能带来的好处。
因为中国仅有的两个国营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的中国南方电网,所以可以快速的建立这些标准。国网公司派遣了一批技术专家研究国际标准,并全力开发适应中国情况的标准。在国际市场中,很多利益相关者需要通过很长的舆论才能确定标准的制定,但中国利用政府的推动可以非常高效地制定这些标准。因此,一系列配电系统应用标准的草案已经就位。
现场设备的另一个市场驱力
现场设备还有另一个市场需要。现时中国的现场设备都是由两个不同组件组成的,分别是前端通信和控制机制。如果这两个组件能够整合到一个设备中,设备将更具效率,也将减轻众多设备的操作与保养的负担。
同时,由于智能电网建立于把信息基础设施覆盖在电力输送网格的层上,因此这些集成的设备如果能包含嵌入式软件,就能让它们在分布式智能模式中运行,而不需要每个设备都与主站来回通信后才运作,不然一旦发生通讯故障,“智慧控制系统”主站就无法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
市场前景
在中国建立这样的标准并将其纳入配电系统产品对于供应商而言,有着其他重要的优势。那些能提供这种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将能提供一套针对配电系统的“整合互操作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ISGS)”,这也能解决在行业中备受关注的“互操作性”问题。这样,作为第一批抢滩市场的供应商,它们将更容易打开国际市场。
相对于其他国际竞争对手,这些供应商也拥有价格优势。由于IISGS的成本会很低,因此电力公司可以更容易达到商业效益的智能电网蓝图,从而进一步促进智能电网配电系统的实现。
中国智能电网的配电系统现已成熟。不同于智能电网的输电系统,配电系统市场面向广大竞争者开放。中国已经在这些标准的建立中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这为中国提供配电系统的IISGS解决方案铺平了道路。这个市场覆盖了主站,通讯信基础设施以及现场设备。一旦在中国市场建立了领导地位,这些供应商将很容易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