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不动的“国家电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北京著名的商业区西单,穿过长安街到路南侧,有一家公司,它的规模在世界500强的榜单上排名第七。最近,这个庞然大物将被瓦解的消息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
3月18日,来自《新世纪周刊》的一篇报道称,国家电网公司将“一拆为五”,并有望在“两会”后启动改革。
这一消息,随即引发国网系4家上市公司股价暴跌,一向受追捧的智能电网板块也遭受重创,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国家电网就这一传闻,迅速做出否认。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腾讯财经表示:“国网从未接到关于拆分的任何相关通知或是消息。”
适值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时期,“国网拆分会直接导致国家对整个电力规划、项目优化的协调控制能力的减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对腾讯财经表示。
长期以来,国网“一网独大”的垄断格局备受市场人士诟病。然而,当前节能环保的课题摆在眼前,如何提高电力行业的效能,或者并不是“一拆”所能解决的。而纵观国外近20年的实践也没有创造出一种普适模式。
拆分传闻之慌
一向“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四家国网系上市公司,3月18日股价突然出现大幅跳水。其中,许继电气、国电南瑞当日跌停,置信电气、平高电气当日跌幅均超过6%。
20日,许继电气副总经理、董秘姚武在电话中向腾讯财经抱怨,18日上午10点开始,公司股价开始急剧下挫,他当时还不知道因媒体报道而引发市场上关于国网拆分的恐慌正在蔓延。
11点左右,许继电气已近跌停,这时姚武拨通了领导的电话:“有媒体报道国网公司将要拆分,现在公司股票快跌停了”。当时对于这一消息,姚武同样震惊,他近日并未从公司领导以及“上面”的领导那里得到国网或被拆分的任何消息。
虽然,自2002年电力系统改革启动,国网已在形式上分为5家区域电网公司,但实际上各个公司并未独立,只有调度权力,控制权一直都在国家电网公司。
控股许继电气的许继集团,是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虽然与国网之间还隔着两层关系,但国网无疑是许继电气最大的“靠山”。
对于许继电气来说,国网拆分可是天大的事。“这么大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所以这肯定是传言”,面对腾讯财经的提问,姚武回答的非常坚定。
他的坚定来自“上面”领导给的“定心丸”。就在许继电气18日跌停的同时,姚武得到领导指示,开始逐层向上询问消息的真实性。当日晚间,他得到了来自“上面”的确切消息:“国网分拆的事不是真的”。
3月21日晚间,许继电气等3家国网系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国家电网公司未收到任何关于国家电网公司分析的正式通知或消息;国家有关部门未就国家电网公司分拆的事宜向国家电网公司征询过意见,也未发出任何关于国家电网公司分拆的正式文件或通知。
3月18日,来自《新世纪周刊》的报道称,一位接近方案设计者的消息人士透露,决策者正酝酿通过分拆垄断的国家电网公司。初步设计是将国网一拆为五,改革有望在全国“两会”之后启动。
“截至目前,国网从未接到关于拆分的任何相关通知或是消息。”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腾讯财经表示。
腾讯财经同样从主管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发改委体改司获悉,在国务院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见征求稿中,没有涉及到拆分国家电网的改革内容。
国网拆分之惑
无风不起浪。引爆国网拆分传言的导火索是其主管部门电监会和国家能源局的机构变动。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后,电监会并入国家能源局,电力市场化改革徘徊十年不前的局面很有可能在能源监管扩权之后被迅速打破。
“我们认为从国家层面推动的体制改革是很有可能从国家电网改革开始入手。”国金证券行业分析师邢志刚说到。
邢志刚对腾讯财经表示,“从去年年底出台的一系列风电、光伏分布式发电政策看出来,目前国家层面在制约国家电网集权和垄断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这种质疑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国家电网“一网独大”的格局。
在城市中远离居民区的地方,抬头便可以看到高压电线架成的网。这张巨大的网隶属于这个妇孺皆知的巨无霸公司——国家电网。但这些网也只是这个电网帝国的缩影。
直接服务于这家公司的员工超过200万,相当于北京市总人口数的十分之一。它同时拥有中国88%以上的输电线路,业务范围覆盖26个省。
这些数字足以让国外同行艳羡。在一同进入2012年世界500强的电力公司中,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和法国电力公司分列第56和68位。2012年,国家电网售电量32539亿度,营业收入18855亿元。这相当于中石油去年总营业额的近九成。
这个巨无霸的掌门人是素有“铁腕人物”之称的刘振亚。刘是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最让系统内部员工津津乐道的是,他曾在巨大的争议声中将特高压项目强势上马。
在公司的一楼大厅里,展示着国网各类项目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是沙盘。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是屡屡被提及的词语。
“十二五”规划纲提出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而这一技术的主要投资者和执行者就是国网公司。国网曾在2010年时提出,到2015年建成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投资额将达2700亿元(“十一五”仅为200亿)。
2009年,国网也首次向外界披露了智能电网的构思:在中国的发展将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十二五”期间,这一计划投资的总额为2861.1亿元,年均投资572.2亿元。
动辄上千亿的投资额让国网拆分的设想充满疑云,“目前国家电网仍承担了配电网建设主要出资人和执行方的职能,改革的过程必将是循序渐进的。”国泰君安分析师刘骁指出。
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也曾对此问题公开表态,应坚持现有输配一体化、调度和电网一体化的格局。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电力系统瓦解和大面积停电风险,实施输配电网结构分拆反会带来效率损失,中国若实行输配分开将增加成本600亿至1800亿元。
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国网拆分的恐慌也在逐步化解。截至3月22日收盘时,国网系4家上市公司股价已基本修复此前跌幅。
电力改革之殇
当深化改革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施政指向时,电力市场化改革便被重新被提上讨论的层面。而电网系统几乎又成为多重矛盾的集中交汇点。
市场对它质疑的几大问题主要是:在规模庞大且效率低下,垄断且过度掌控资源,缺乏电力市场机制造成输配售电价一体化下的价格扭曲,另外集中交流特高压大输电和分布式发电始终处于博弈的局面中。
邢志刚认为,从长期来看,电网分拆后会改变一网独大的格局,通过引入竞争有利于改善设备采购的市场化水平。
他认为,电网设备制造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窘境。依托电网系统的背景,部分效率较低的电网设备企业始终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却在其中苦苦挣扎。而如果在电网运营引入竞争将有利于上游设备供应实现市场化竞争。
不过,值得讨论的是,除了电网设备制造行业外,国家电网改革涉及的利益体众多,一旦改革就不只是单个企业的问题,更是体制的问题。
在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始启动,却止步于南方电网公司的分拆。
2002年国务院出台《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对国有电力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个辅业公司,组建国家电监会。其中,考虑到国家电网与区域电网法人与管理关系,以及原区域电网股权结构,分拆出了南方电网公司。
但中银国际行业分析师刘波认为,因为垄断机构的增多,产生跨区送电协调问题,并增加了交易成本;从南方电网公司十多年的实践来看,暂时也没有看到与国家电网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重大差异。
而国外20年的改革实践也并没有创造出普适模式。一种是大范围延续发、输、配一体化模式,这是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模式;第二种是以区域为单位进行有限拆分,但保持发、输、配、售一体化,这种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第三种是支离破碎式改革,即在区域划分基础上照职能继续拆分,以英国 为代表,美国部分州也采用该模式;第四种就是法国模式——纵向切割。
业内人士认为,在对电力纵向管理的模式中,可以参照的案例是法国,法国电力集团对发、输、配电是采用垂直一体化管理体制,基本保持输电、配电网的完整但实施严格监管,在发电、售电侧实施竞争。而我国在发电侧也已经引入了竞争。
但售电侧则成为国内电力体制改革中最遭诟病之处。自2002年电改启动,十年来,电价改革步伐缓慢,政府定价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显现。属于竞争环节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仍然被严格管制,而具有垄断性质的输配电价却恰恰没有管住。
刘骁指出,电改的核心目标是理顺电价定价机制,即实现从上游煤炭价格到下游用电价格联动的市场化调节。而分拆电网并不是短期核心矛盾。
周大地也认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电价。如果现在电价管理模式不变,改革不会取得真正的成效。
显然,拆与不拆的问题至少还没有在政策层或是业界达成共识。
一个国网公司的年轻员工对腾讯财经说到,他学的专业就是电力市场改革,但现在却觉得有一些困惑,他并不认同拆分电网是一个好办法,但电改显现并没走出两难,“不拆,机构过于庞大混乱,拆了,电价势必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