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最后一公里缘何“断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7月份以来,郑州持续高温,电力部门迎来用电高峰,而与此同时,多个居民区高峰时段跳闸停电频现,居民生活和企业经营受到影响。
记者调查发现,在郑州市城区变电站建设工作中,久批未建、建中受阻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部分地区用电困难的局面。
变电站“难落地”“送电难”梗阻郑州电网
家住郑州市农业路某小区的刘女士向记者反映:“天热难耐,家里有空调也不敢开,一开就跳闸停电,休息不好,生活全被打乱了。”根据国家电网郑州供电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郑州市供电红色警戒区域占到了郑州市三环以内近60%的城市核心区域,刘女士家正处在这一区域内。该区域内,用电负荷超过90%就可能面临频繁跳闸停电。
郑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总体供电能力可达860万千瓦,相对于今年夏季郑州最高用电负荷785万千瓦,原本可以充裕保障迎峰度夏,但是由于变电站建设跟不上,电网最后一公里“断流”“限流”“梗阻”,大网上的电不能通过配电网送达居民小区,造成城市电荒影响正常用电。
配电网是电网的毛细血管,是电力进入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预见到城市规模扩大、用电量增加,早在2007年,郑州市电力和城市规划部门就在三环内的中心城区规划布点新建13座变电站,并扩容改造一批标准偏低的老旧居民区配电设施,但多数工程因征地梗阻、周围居民反对等原因迟迟无法开工建设,造成三环内新建成的小区、写字楼等180个项目区无法正常供电。
随着郑州城市框架快速拉大,郑州用电量增速迅猛,郑州2012年全社会用电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仅次于广州和杭州排第3位,其中居民用电增幅最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而配电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则成为保障城乡居民用电安全的瓶颈。
居民不信“环评”信谣言变电站施工屡屡遇阻
“变电站就像公共卫生间,谁都离不开,但谁都不愿让它建在自家门口。”国家电网河南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据调研,制约郑州变电站建设的最突出因素是居民拒绝在自家周边建设变电站。
依照规划,郑州市将在文博西路建设一座220千伏的红旗变电站,该项目从2009年起,连续四年列入施工计划,但均因周边居民以上访等多种方式阻止施工,至今尚未建成,致使区域内蓝堡湾等多个新建成小区无法接入电网。
参与上访、反对变电站建设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变电站离我们的住宅楼只有百十米远,大家都说变电站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会影响生育,诱发白血病、智力残缺、视力下降等疾病,还有低频噪音污染。另外变电站一旦发生爆炸,我们将是直接的受害者。”
变电站究竟有没有辐射危害?事实上,早在2005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发布过科学家历经10年跟踪监测的研究结果,证实变电站等属极低频电场水平的非电离辐射,“不存在实际危害健康的问题”。
前不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电磁环境研究室,也曾对电磁炉等家用电器,高压线、手机基站等的电磁辐射量进行了测试,确认距离220千伏变电站50米-60米远,辐射数值即衰减成环境背景值,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变电站附近电磁辐射环境安全,但群众对此并不完全信任。
“部分群众宁信谣传,不信科学,令人不解。”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郭清海说。针对居民担心的电磁辐射及噪声问题,2009年10月,河南省环保部门专门组织了评估,结果认定符合相关标准,准许施工建设。但周边居民仍有质疑,并向河南省政府法制办提出行政复议,虽然行政复议维持原环评结果,但部分居民仍阻止施工并认为:“辐射带来的健康危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同红旗变电站一样,郑州城区13座规划中的变电站建设,已经全然演变成供电部门与周边居民的博弈战。
解疑除惑取信于民推进民生项目落实
如何解开居民对变电站安全问题担忧的心结,让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考验着地方政府。
为应对今年夏季可能出现的用电高峰难关,郑州供电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该公司明确表示,把保证居民生活用电摆在有序用电工作的首位。此外,郑州供电公司还要求将自备发电机配备到位,保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电梯、消防、保安等重要负荷的连续供电。
今年6月,国家电网河南分公司与郑州市政府达成协议,共同解决影响民生和经济发展的电网建设难题,成立由双方主要领导担纲的电网发展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政府主导,广泛宣传,争取市民对变电站建设的理解支持;协调落实变电站建设用地和线路铺设等问题。
针对部分居民将“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混淆,对变电站强烈抗拒恐慌的现状,地方政府和电力公司组织科普宣传,请各路专家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上介绍有关辐射的科学知识,介绍权威科研部门的检测结果以及变电站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按照郑州市规划,在做好群众宣传引导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将全部落实13座变电站的选址,并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