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拆分“反对派”:横向拆分电网无益甚至有害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们认为未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或许会向发电和供售电分开并引入竞争机制、输配一体化自然垄断的方向发展;调度会否独立要根据将来电力体制改革的进展来界定,短期内会维持现状。但即使是按照上述路径改革,预计改革也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过去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展速度来看,未来的电力体制即使做也需要相当长时间,预计需要至少5年才能初见成效。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呼声正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外界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呼声和猜测不绝于耳,究其原因是因为过去的电力体制改革尚有很多争议有待解决。
在改革派看来,我国已经完成的电力体制改革是不彻底的,电力改革当初提出的改革方针“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只完成了前一半,目前输电、配电、购电仍实行垂直化垄断,使得市场化的电价机制无法形成,成为改革派诟病的主要原因。
其实,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具备一定自然垄断属性的产业。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电力工业无一例外的实行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垂直一体化的独家垄断体制,电价受政府管制。由于独家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普遍出现效率低下,成为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
在这里我们不想对三中全会会否对电力体制改革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做过多猜测,只是从我国电力体制的历史背景及现实状况、其他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经营及借鉴等方面来对我国电力体制的走向做简单分析和猜测,希望对二级市场投资有所帮助。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路径探讨
电力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保证电力的安全持续稳定供应
我们认为电力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改革,保证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和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了达到这个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届时电力消费量及装机容量都将达到2012年的两倍。持续稳定的电力投资及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
电力体制改革的常用路径是通过理顺电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但要以不牺牲电力供应安全为前提: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可以促进厂网关系的协调,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电力行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电网横向拆分无益甚至有害
今年3月,关于国家电网拆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五大区域电网的传言再起。然而,电力体制改革的各环节中,横向拆分电网的争议最大,反对声音最多。
支持者认为,横向拆分电网的益处主要有:1)建立输电市场竞争机制,打破一家垄断的局面,有利于降低上网价格,增强发电企业的发电效率以及竞争实力;2)拆分电网后,更有利于监管机构对电网的管理与调控,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状况;3)削弱国家电网的实力,有利于进一步推行对国家电网的辅业、售电的拆分。
我们认为,横向拆分电网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不会造成实质意义的推进,甚至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1)输配电网存在高度的自然垄断属性,一个区域内只可能有一家电网企业,横向拆分电网只能把一家垄断拆成多家垄断。因为拆分出的企业之间没有竞争关系,只是在各自区域内保持垄断,因此拆分不会在输配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对上网电价也不会造成影响。2)大电网具备投资上的规模效应,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国网公司电力设备采购价低于南网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3)拆分增加了管理与监管的成本。拆分增加了中央企业的数量,增加了运营成本与国资委的监管成本;4)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未来跨区域联网将成为常态,而区域间互联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如果拆分,不同电网企业之间的协调成本增加,更容易导致电力供应的安全性问题。
输配分开:不认为是最优选择,至少短期不具备条件
输配分开指将超高压输电网络与中、低压的配电网络资源分开,分别经营核算。实质就是剥离电网的配电、售电职能。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提出“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目前已完成了前半部分,但因为各种原因输配分开始终无法推进且有进一步融合的趋势,这或许本身就证明我国电力体制不适合走输配分开的路径。
从发达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来看,有较为成功的输配分开典范,也有坚持输配一体化并自然垄断的成功范例。我们认为,输配有无必要分开,不能机械界定,要根据各国电力体制的历史及现状区别对待。
未来长期来看,中国的输配分开能否实行我们不敢断言,我们倾向于认为不可行,因为配电网与输电网相似,也具备天然的垄断属性,一个地区只能有一个配电网,分开也是将大垄断分成小垄断,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不一定有帮助。并且分成无数的小配网后,如果缺乏监管,更容易滋生腐败,就像国网公司配网设备集中采购前的腐败乱像一样。还有,目前我国输配之间的功能界定并不十分清晰,二者分离从技术上有一定操作难度,更重要的是,分离后将增加电力交易环节,使内部矛盾外部化,加大管理和交易成本,还会由于分离后彼此职责不清带来电力安全等重大隐患。
至少从短期来看,输配分开还不具备条件:1)输配分开需要从财务上分开核定输配电价,这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目前我国的配网还相对薄弱,如果短期内电网格局出现动荡将严重影响配网的投资,从而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和分布式能源的接入,这和电力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背离。
供售电端引入竞争机制或许可行,但需要循序渐进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从发电侧开放起步,而售电侧至今依旧没有开放竞争。参考国际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我们认为发电侧与售电侧开放或许是我国未来电力体制改革的较好路径,但这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很长时间。
与输配分开一样,供售电放开也需要首先从财务上厘清输配电成本,这需要较为漫长的过程。
另外,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配套电力交易机制、现货期货等一系列市场条件都不具备,因此在售电端直接引入竞争机制短期内也不具备可行性,对售电侧的改革也必须是渐进式的过程。
最后,目前我国电网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改革的阻力本身就会很大,很难实现一蹴而就,大用户直购电从2008年开始推行,到现在仍进展缓慢,改革的阻力可见一斑。
调度独立短期不可行,长期要看电力体制改革的进展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由于电力工业历史沿革和体制改革路径存在较大差异,其电力市场交易、调度和输电模式也不尽相同。基本模式有三类:一是独立系统运行商模式,调度机构与交易机构合一并独立于输电公司,以美国ISO/RTO模式为代表,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也采用这种模式。二是输电系统运营商模式(TSO),调度系统与输电公司为同一个机构,而电力市场交易由独立的交易机构负责,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种模式。三是调度机构、交易机构、输电公司各自独立的模式,如巴西、2012年前的俄罗斯。
当前我国电力调度包括指挥、规划、配置、准入、交易、信息、技术等七类职能,调度职能隶属于两大电网公司。
调度本身具备一定的公共属性,在电力市场中充当一个裁判员的角色,理论上讲分离出电网企业无可厚非。但现阶段,我国电力市场尚十分薄弱,调度职能如从电网系统剥离,电网企业将不承担电力系统安全责任,调度机构又尚未建立权威的运作体系,容易因运营责任模糊导致电力系统安全问题和效率低下问题,最终导致电力安全隐患和系统成本增加。另外,调度独立后,由于输配电价和准许收入等新管理模式难以一步到位,电网企业缺乏激励机制,会加剧改革阻力和难度。
另外,从技术进步角度讲,国网公司目前正在推进的调控一体化和配调一体化,使得调度和控制及配网之间的功能权限更加难以界定,调度功能的分离的困难度可见一斑。
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设备投资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我们认为未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或许会向发电和供售电分开并引入竞争机制、输配一体化自然垄断的方向发展;调度会否独立要根据将来电力体制改革的进展来界定,短期内会维持现状。
但即使是按照上述路径改革,预计改革也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过去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展速度来看,未来的电力体制即使做也需要相当长时间,预计需要至少5年才能初见成效。
如果输配仍将实行一体化经营,未来电网投资尤其是输配电网的投资将不会受到影响。
调度如果在遥远的将来真正实现与输配电独立,则为了实现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调度的功能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市场格局方面,国电南瑞[-0.84% 资金 研报]在调度领域的垄断地位将难以改变,即使调度不在国网招标其市场份额也很难会被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