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雁铭:发展智能电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国网智能电网规划分三个建设阶段。规划和试点阶段(2009-2010年)已按时完成;大规模建设阶段(2011-2015年)或会延迟半年到一年;引领与提升阶段(2016年以后)。”在日前由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举办的智能电网技术沙龙上,作为IET中国的最年轻会士,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网业务单元副总经理任雁铭博士做出上述判断。
“我国的智能电网涉及的内容多,实施到完成的延迟很正常。”任雁铭说,“国网把智能电网涉及的几个环节试点确定后开始建设,现在这些试点工程基本建成,运行过程中还要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招标和推进。”
任雁铭表示,由于各国电网的发展和挑战各不相同,其发展智能电网的侧重点也不同。如德国侧重新能源接入问题,印度首要解决供电稳定及降低成本的问题。因此,发展智能电网不能生搬硬套别国的模式。
据介绍,欧洲发展智能电网主要是从需求侧和管理做起、从居民用户和大型工业用户做起,安装智能电表和高级计量系统,侧重考虑了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相比于欧洲的电网在二战后全部重建,美国的基础设施沿用至今,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希望借助发展智能电网来升级其陈旧的基础设施。
“国网根据中国目前主干输电网不够强劲,未完全建成的现状,提倡以特高压技术形成主网架,然后提出建设智能输变电系统。南网则是从配电网、用户需求侧做起,并有一些试点工程。”任雁铭说。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以及通信平台的建设,比欧美发达国家涵盖的领域更宽。任雁铭说:“这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大,用电需求增长快。”
任雁铭告诉记者,特高压直流和交流,是众多输电技术中的一种。智能电网相对于输电技术,更关注的是电网的“智能”,即是否实现了有效的控制、节能、双向互动。因此,智能和电压等级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