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风电可用但勿当“专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前有媒体指出,特高压救不了风电,用特高压来输送风电是高速公路上跑马车。文章认为大容量的通道上,风电满发也达不到这样的比例,必须要有火电、水电等其它稳定的电源为其服务。这降低火电的出力,沦为调峰机组,火电负荷下降煤耗相比正常投运时提高,为了送风电而牺牲火电,依旧污染环境。
笔者对此文观点并不完全认同,但对于风电应寻找除特高压以外其它出路的观点表示支持。
风电利用率逐年好转
我国建设特高压的初衷便是以煤代电,将北方、西北、西南等地的电力输送至东部以及南部,减少对人口密集地区的污染,而且特高压电网本身就并非是为了某一种特定的新能源而建。但在已有特高压电网建成的前提下,风电适当上网有利提高风电企业的积极性,且我国风电应用率正逐年提高。
据中电联数据显示,2013年并网风电平均利用时间创8年来新高,2013年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7548万千瓦,发电量1401亿千瓦时,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080小时,为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比增加151小时。
清洁能源行业需要特高压助力
关于采用特高压运输风电的情况,在这里我们姑且放下特高压交流与直流的分歧。
以哈郑±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电网为例,电网本身是国家实施“疆电外送”战略和西北地区大型火电、风电基地电力打捆送出的首个特高压工程。并非单一针对风电而建,还承担大煤电的集约化开发的重要任务。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曾向记者表示:此工程建成后会为风电留出300万千瓦的电力通道用来解决风电的输电问题。火电、风电基地电力打捆送出可以很好解决风电发电稳定性的问题。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现任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在会上表示:清洁能源总量并不多,主要因为送出的问题不能满足需要。
过去由于电力外送通道不畅,内蒙古存在着严重的“窝电”现象,超三成火电闲置,风电弃风率更是高达20%~30%。
而到2013年,内蒙古风电发电量达368.37亿千瓦时,占全国风电发电量的26.29%,居全国第一位;风电发电量占全区发电量的10.17%,占全区全社会用电量16.88%,风电消纳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两会期间,内蒙古发改委主任梁铁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内蒙古特高压外送通道项目(锡盟——山东、锡盟——江苏、蒙西——山东、蒙西——天津四条特高压线路)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讨论,并且上报到国务院待批。这四条特高压外送能力为3100万千瓦,配套电力装机4200万千瓦,其中包括6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
特高压有自己的任务
除与火电捆绑的几条线路外,一些线路完全是为了实现把煤电基地大规模建设的高效、低排放的煤电输送到东中部地区,实现终端用能的“以电代煤”,而这正是特高压电网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所在。
日前在河南省南阳市通过国家标准委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的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项目。这条特高压线路建设的意义是是开辟了湖北通过特高压电网接受北方火电资源的新纪元。湖北省新增北方火电约300万千瓦,每年可为湖北节约电煤700余万吨。完全抛开风电等新能源。
所以特高压输送风电可以作为应对弃风限电的方式之一,但却不能全部依赖特高压。
就目前国情来说,我国风电装机规划逐年递增,对于弃风限电问题的解决应多方面考虑。处理弃风限电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就地消纳,为此国家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受李克强总理大力推崇《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影响,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等规划的新模式顺应潮流被提出,也将为解决窝电、弃风限电等问题提供有用的帮助。
特高压运输风电的方式不应该放弃,同时发展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全方位思考用组合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找出解决弃风限电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