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力市场如何改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青山发电厂
中华电力与香港电灯两大巨头覆盖下的香港电力市场,需要怎样的变革?
香港地区现有两家电力公司,分别为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和香港电灯有限公司,双方依维多利亚湾划海而治,中华电力负责九龙、新界地区的电力供应,香港电灯负责港岛、鸭脷洲和南丫岛的电力供应。
上世纪60年代,香港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吸引外来投资推进工业发展。为鼓励电力公司提高供电能力,港英政府分别在1964年和1978年与两家电力公司签订《管制计划协议》,每十年期满后续签,并延用至今。
根据该协议,港府保证电力公司的利润率,两电准许回报率最高为其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15%。有了来自政府的利润承诺,香港的电力发展进入了“大建设时代”,1970年代香港建起当时东南亚最大的燃煤电厂。两家电力公司用不断扩大电力基础投资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回报,一度造成香港地区供电能力富余,自1979年始中华电力开始单向往广东电网供电。
历经半个世纪的扩张,中华电力和香港电灯已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私营公用事业集团。其2013年年中报告分别显示,中华电力有限公司总资产已达2148亿港币,香港电灯有限公司资产达1017亿港币。两电在港电力资产约合2000亿港币,按照新《管制计划协议2008-2018》允许的固定资产平均净值9.99%的回报率,两电现时年准许净利润总和可高达200亿港币。
香港现役电力装机变化趋势图
香港电价由基本电价和燃料价条款调整两部分组成,如香港电灯执行的居民电价在0.93-1.86港币/度,商业电价在1.32-1.49港币/度,平均电价约合1.5港币/度。参照国内电力投资标准,火电、核电、气电度电成本约在0.3-0.45¥,包含其他输配电成本,度电成本约在0.35-0.5¥。香港社会用电量常年维持在450亿千瓦时,故两电实际盈利空间为450亿港币。
电力属于公用事业,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特许权经营的方式。特许期间业主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的所有投资和风险;政府承诺收购项目发出的电能,并由电网管理部门按照中标电价与开发商签署期限不短于项目经营期的购电合同;特许期满时项目全部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无偿移交给政府或其指定代理人。
如在2010年12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9.89亿美元购得巴西7家输电公司及其输电资产30年的特许经营权,该业务就属于国际上常规商业特许权经营。而前港英政府采用的却是一种有别于常规意义的特许经营模式,即以承诺的固定利润率为驱动的无期限特许专营,最终致使香港地区电力供应一度冗余,并为此而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为缓解居民所面对的通胀压力,现特区政府分别在2008年、2011年、2013年向每个电力用户提供最高3600元、1800元的专项财政补贴;同时每年一度的“加价风波”也严重影响了香港社会稳定。
2012年5月初,中华电力主席米高?嘉道理突然提前“开价”,声言廉价的天然气时代已经终结,估计到2015年底电费将因燃料成本上升而加价40%,又暗批特区政府插手干预电力市场,“九龙及新界将会漆黑一片”,引发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其绑架政府的行为随之演化出一场中电总部被绿色和平组织占领、外墙被贴上“扮环保 打劫”大字标语的抗议示威的闹剧。
截止2012年,香港电力装机为1200万千瓦,而实际用电负荷在800万千瓦左右,备用发电容量为50%。在约1200万千瓦电力装机中,煤电装机650万千瓦;气电装机460万千瓦;核电装机140万千瓦(大亚湾2×980MW核电机组75%出力,其中中华电力参股25%)。在现役电力组合中,煤电机组为80年代中期前后投产;天燃气联合循环机组为90年代投产。按照不同机组设计使用寿命计算,未来5-10年内需陆续替换600万千瓦到期退役装机。
香港政府的能源政策目标是要确保公众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享用可靠、安全及有效率的能源供应,并致力将生产和使用能源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减至最低。香港现时电力燃料组合主要有东南亚动力煤和海南对开海域的崖城13-1气田来气,两者发电量累计约占香港总电力供应的77%。为减轻燃煤带来的系列环境问题,港府规定自1997年不再批准新建燃煤机组。而崖城气田的供应合约是20多年前与中央政府签订,目前该气田资源已接近枯竭。
在2010年在香港举行的C40国际气候会议上,时任香港特区环境局局长的邱腾华先生提出:到2020年香港将增加核电比例至50%,增加气电比例至40%,消弱煤电所占比例到10%以内,争取到2020年香港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3。
届时香港地区需要新增4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替换即将退役的煤电装机,而从广东陆丰新建核电200km远距离输电入港,一方面增加了电力基础投资、降低了供电安全;另一方面,参照大亚湾核电0.5元的供电价格和电力公司约1.5元的终端售电价格,损失最大的还是国家、民族、地区和香港民众的利益。
南丫发电厂
目前,香港电力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五个方面:
1.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正在使香港逐步失去国际竞争优势。燃煤电厂、港口和道路交通是香港地区主要的污染途径,但是“三害相衡、治理取轻”,香港政府过去一直将道路上的尾气排放视为治理污染序列中的优先项,而忽视了最大的污染源——煤炭和重油,它们是香港发电厂和港口船舶比重最高的燃料来源,燃煤引发的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香港环境质量。
2.民生问题:两家电力公司因有了《管制计划协议》可以胁迫政府,对燃料价格暴涨的处理办法是:全数转嫁给香港市民。而每次电价加价都导致民众多次举行抗议声讨游行,为减轻民众生活压力,港府需每年拨付数十亿予以补贴,但相对于通常每年8%的电价上涨幅度,该补贴不过是杯水车薪。
3.政治问题:中华电力和香港电灯对香港地区的供电已形成绝对垄断,香港政府无力过多监管电力公司,在多次加价风波中曾多次被批“无牙力”,这已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执政公信力,且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也是不多见的。
4.电网安全问题:2012年7月25日,青山电厂4台350MW机组因故障同时发生非计划停运。应中华电力要求,南方电网紧急驰援,累计调度5亿千瓦时。若无内地电网支持,将造成严重后果,直接影响工商业发展和居民生活。
5.资产管理问题:电网作为公用事业,一般情况下都为国家控股所有,而香港电网私有化程度严重,并纯商业化发展。如不能有力监管,将来需要花费更大成本购电,并陷入恶性循环,实施国有化难度和成本也将不断攀升。
鉴于此,为能助推珠三角地区环境质量改善,保障地区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降低能源损耗,防止国有资产过度流失,维护香港民众利益,维持特区繁荣稳定,提升香港国际形象,特提出如下建议:
1.《管制计划协议2008-2018》期满时,采取以特许权经营方式收回两电在港电力资产,交由香港政府或在港中资机构接管
香港电网供电系数虽然能够达到99.99%,但付出的代价却是50%的电力装机冗余。按香港公开的电力统计数据分析得出,香港燃煤、燃气机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仅3200小时,较国内燃煤机组年平均5200利用小时数低2000小时;且300MW级燃煤机组的供电煤耗也远高于现有1000MW级大型机组。与此同时,相对于内地环网而言,香港电网仅是区域孤网,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香港为国际化港口城市,青山电厂和南丫电厂既占用沿海大片优质土地资源,同时运煤场地、废弃的煤灰/煤渣不仅占用大片土地,加剧了环境污染,还挤占繁忙的海路交通,更严重影响地区环境景观。
建议上述两个煤电基地退役后辟为交通港或商住区,同时建议政府以残值评估方式接管其剩余资产,待实施国有化后交由在港中资机构委托经营。
2.重新规划广东陆丰核电电网送出,重新研究云南水电送港可行性
珠三角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需粤港两地共同努力,而从内地低价引入清洁电源供港不过是两电为了平息社会舆论、实现暗中渔利的堂而皇之的说辞。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广东和福建两省电力装机容量十二五期间开始出现溢出。特别是随着未来阳江核电、台山核电、福清核电、宁德核电等一批核电基地的相继建成、投产,预计十三五期间电力溢出总量将超过2000万千瓦,故需重点解决粤闽两省的电力消纳问题,尤其是福建的电网送出问题。同时,随着鲁地拉、向家坝、雅砻江、溪洛渡、金沙江阿海、糯扎渡、观音岩等一批巨型梯级水电站相继并网,西南水电的送出问题也将日益凸显。
建议在实施香港电网资产国有化的基础上,推进粤港联网、粤闽联网,以大电网模式降低电力输港的直供成本。建议重新规划陆丰核电的送出通道,并由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统一规划,提高粤闽和西南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建议以泛珠三角地区为试点,推进南方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建立国家级电力控制调度指挥中心,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南方智慧城市建设。
3.批准香港地区核电厂址选址和海上风电基地开展前期工作
香港地处电力负荷中心,为能支撑和保障地区电力供应,建议启动备用电源点选址工作。结合图上作业,并经实地踏勘选址,香港大屿山周边地区和香港南部数个岛屿具备建设核电的厂址条件。建议批准启动分流湾厂址、大鸦洲厂址、蜘洲岛厂址、隘洲岛厂址和担杆岛厂址的前期核电选址工作,并争取纳入到国家核电“十三五”发展规划。
同时,为能充分利用当地风能资源、增加香港地区清洁能源比例,建议研究香港南部珠海担杆海域百万千瓦海上风电送港可行性,并适时开展该地区海上风电工程规划和前期选址工作。
文/谭新建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