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收买媒体”是一种进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月18日的一则报道说,位居世界500强第7名的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大笔资金投资于国内的财经媒体。使得各大财经媒体针对国家电网的“负面报道”几乎销声匿迹。
据称,国家电网5000万元投资了21世纪报系旗下的21世纪网,斥资1.6亿元投向第一财经集团,并获得一个董事席位。此外,南方周末、财经杂志等媒体,国家电网都洽谈过投资事宜。
仅上述两笔投资,就超过2亿元。对于传统媒体来讲,2亿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对于年利润600多亿的国家电网来说,2亿元是毛毛雨。
国家电网这种“投资媒体”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被认为是在钳制新闻自由。这顶帽子,恐怕国家电网是戴定了。
但是,我倒不这么看,不认为这是一种恶劣,甚至觉得国家电网的这种行为,属于文明行为。因为,这种投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手段,也是合法手段。“控制”媒体,固然讨厌,但是媒体从来没有不被控制过,世界各国,媒体不是被资本控制,就是被政治权力控制。
与被政治权力控制相比,媒体被资本控制,是被商业权力控制,算得上是“文明行为”。一家企业对另一家公司投入了资金,成为股东,就拥有了权力,这是一种合法的,也是普遍被接受的商业规则。
接下来的问题是,媒体是不是企业,是不是公司。
这本来不是问题,但在中国,肯定会有分歧。我们的媒体一向被定义为官方的宣传机构,由国家供养,它“是人民的”。这样一个定位本来也无可厚非,人民纳税供养媒体,媒体“为人民说话”。其实本质上,它是“被人民收买”。
但问题是,媒体在运作过程中,难以按照这种理想模式运作。有这样两种情况:
1,有些媒体由人民纳税所供养,但历史的看,这样的媒体未必替媒体说话。首先,纳税人不拥有媒体的股权,其次,媒体的判断有偏差,再次,具体管理媒体的官员,可能无法判断自己管理真的有利于人民。这就导致,我们翻阅旧报纸的时候,发现许多根本没有站在人民立场说话的文章。
2,有些媒体根本就得不到财政供养,需要自己到市场上找钱养活自己。这不仅体现在大量的“市场化媒体”,包括CCTV这样的媒体,都需要到市场上挣大量的广告费,以维持运转。
这样两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的媒体处在资本和权力的夹缝之中。既要看主管部门的脸色,又要看广告主的脸色。套用一句名人名言,可以这样描绘媒体的处境:“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中”。
……
话说,数年前,一本叫《商务周刊》的杂志,做了一期封面报道,叫“国网帝国”,揭露了国家电网的现状。
互动百科上有一个“国网帝国”的此条,是这样说的:
国网帝国这篇报道,深刻揭示了国家电网的现状。被指违反宣传纪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将内参内容公开化,造成负面影响,多处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使相关单位合法权益受到伤害,被责令停业整顿一个月。
后来,《商务周刊》停刊。
一个媒体的报道,如果因为触怒国家电网,最后国家电网动用权力使这家媒体停刊,这个行为肯定是野蛮的和恶劣的。相对权力的干涉,用资本购买股权,然后获得控制媒体的权力,是多么“文明”啊。
对于这种“文明”,许多人肯定会表示质疑。媒体被资本控制,会失去独立性。这样说当然没错。但真相是什么呢?真相是媒体从来就没有独立性。
这么说吧,媒体如果被政治权力控制,其独立性是有和没有的问题。媒体如果被商业权力控制,其独立性是多和少的问题。在没有第三条路可走的情况下,你欣赏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