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访国家电网辽宁穆家站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月5日,大年初六,熹微的晨光洒向大地,穆家镇的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烟火气息。从镇上驱车向西行驶几公里,忽见原野上一片铁架林立、钢缆纵横,一座现代化的电站出现在眼前。
这就是位于鞍山、辽阳两市交界处的辽宁省电力公司穆家换流站,她北引呼伦贝尔煤电能源,南接辽宁中部城市群,是呼辽直流输电大动脉的受端站,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座直流输电换流站。全站日常输电量在2000MW以上,相当于鞍山、辽阳用电量之和,地位十分重要。
小站大家庭
记者一到站里,就碰见了穆家站的张万新站长,张站长的家在海城,这天是特意过来检查值班工作,他笑着说:“咱们地方虽小,但是一点小毛病就会引发大问题,在家过年也不放心,有时间就过来看看,开车来回用不了两个小时,也快。”
张站长介绍,穆家站现有职工35人,平均年龄只有29岁,这些充满朝气、满腹学识的新一代电力工人来自辽宁、山东、山西、河北、四川、甘肃等十个省,可以说是“小站大家庭”。
2009年建站伊始,为做好设备的调试验收工作,全体干部职工提前进驻站内。当时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桌椅不齐全,也没有自来水,洗衣、做饭都要从几百米外挑水,上趟洗手间也要顶风冒雨走很远,但是大家没有抱怨,反而以极大的热情扎入到工作中。
“工作也好,学习也罢,必须心无旁骛,保证连续性,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出站。”技术员郑萧来回忆道,“只要设备在调试,就必须盯住,哪怕不吃饭、不洗澡、不睡觉,也得把真东西学到手,那段时间大伙都成了宅男。”由于跟得紧、验得细,投运前共发现和整改了设备隐患几十条,极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保障了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也是我们的家啊”
张万新站长说,“咱们站里过年排班不会为了照顾外省的职工而厚此薄彼,都是公平排班,很多外地同志过年根本回不了家,只能通过教父母上网和家人视频或者电话拜年。”
今天站里的当值班长是马金川,他告诉记者,近五年来他只有一次回到山东老家过年,已经习惯了在站里吃年夜饭。
副值班长张凯家住抚顺,今年是他第三次在生产一线度过除夕。当除夕的钟声敲响时,他只能通过手机问候家中年迈的父母。“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承担起职责,岗位虽然平凡,但也不能因为自己而出现纰漏”,张凯对于三年不能回家过节稍感愧疚,却并不介怀,用他和工友们的话说:“这也是我们的家啊。”
今天站里的午餐是酸菜馅饺子和面条,用餐的职工说,腊月二十九那天,站里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用自己渍的酸菜包了七、八张盖帘儿的饺子,让节日期间的伙食更有年味儿。看着锅里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饺子,记者愈发感觉到这些电力人的可爱。
记者看到,虽然建站仅三年多,穆家换流站的荣誉墙已经被十多张奖状填满,对于这些奋战在第一线的电力人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鼓励。
电力梦、国网情
厂区内,一台红色的车辆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站长告诉记者,这是高空作业车,可以把人和仪器平稳地送到29米的高空,价值一百多万,是同类产品里最好的。“咱们站设备价值20多个亿,均摊一下,每个人要负责8000万元的设备,为了保证职工的安全,花多少钱也值了。”在电抗器旁,两个巡检人员正拿着一个黄色的仪器扫来扫去,他们告诉记者,这是红外测温仪,无论是电脑、电线,还是大型设备,只要拿它一照,就知道温度是多少,方便好用。有一次,就是利用测温仪,及时发现了阻波器接头过热,避免了重大设备事故和电网的扰动。
指着窗明几净的食堂和设施齐全的活动室,三十多年电力工作经历的张站长回想起当初的筚路蓝缕,不禁感慨万千:“现在和那时的工作环境真是天壤之别。我们电力系统是人民生活质量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行业还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多更重要的贡献。习主席曾说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只有我们‘小家’的辛勤工作和奋力拼搏,‘大家’才会更加昌盛和繁荣。这就是我们的电力梦、国网情!”
离开时,记者在车中回望穆家站,初春的原野仍显荒凉,但当中的那一片铁架、钢缆却愈显雄浑刚毅,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