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铁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电网“铁人”
2013年12月24日上午,2013“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揭晓,国家电网益阳供电公司周智勇以一个普通电力职工的身份和感人的职业操守赢得选票,当选“感动湖南十大人物”。
周智勇,48岁,共产党员,益阳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业务部配电运检一班班长。
1月24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南方过小年,记者在益阳市铁秀线大桃路见到正在这里巡查的周智勇。
周智勇头发斑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一身蓝色工装,洁净朴素,本来就不善言辞,加上大病初愈,说起话来明显不利索。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好好休息养好身子,他说要过年了,用电是大事,每天到班里看看,去自己负责的线路上走走,心里安稳。
累倒的“铁汉子”
去年8月26日。早上5时,周智勇就到了工地,直到晚上9时多才收工回家。刚到自家楼下,周智勇突然胸口剧痛,大汗淋漓,倒在方向盘上。
他竭尽全力才打通妻子的电话,妻子赶紧叫来同事,把他送往医院。
到医院不久,周智勇病情加剧,一度呼吸停止,心跳全无。医院紧急抢救近1个小时,电击14次,周智勇才缓缓恢复微弱的呼吸和心跳,但仍处于昏迷状态。无论前来探望的亲人、同事怎么叫他,都没有任何反应。
两天后,副班长徐国春来看望,冲他喊:“周智勇你快起来,有抢修任务了,班里这么多事,你还躺在这里!”话音刚落,奇迹出现了,周智勇有了知觉,脑袋摆了摆,手抖了几下,来探望的班员们眼泪夺眶而出,“我们的班长,这个样子了,还对工作念念不忘!”
“自迎峰度夏以来,他就一直连轴转,班长的病是活活累出来的!”徐国春说。
2013年的夏天,是湖南电力部门历年迎峰度夏最艰难的,持续2个月的晴热高温天气,对设备、对人员都是严峻的考验。
配电运检业务部主任刘卫华坦言:“不要说周智勇这些一线员工没有周六周日,甚至没有白天黑夜,工作到凌晨是家常便饭,就是我们管理人员有时跟着跑一下,都感觉受不了。”
当年7月25日,室外气温高达40摄氏度。赫山区桃花仑街道姚家湾村,台区低压电缆烧断,300余户人家停电。置换新电缆,必须从居民家的墙壁上通过,但老百姓不同意。周智勇一直在现场协调、指挥,最后确定挖开水泥路面,开设一条电缆沟。
当晚,他忙到凌晨4时多回家。第二天7时30分许,他就早早地赶到了现场组织施工。连续3天,每天如此。抢修完工恢复送电在凌晨3时多,周智勇回家睡了3个小时不到,他记起为了安全起见需进行一次停送电操作,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到现场监护。
配电运检一班辖区内的用电户有将近6万户居民,700多台公用变压器,400多公里的高压电缆,500多台专变用户。
迎峰度夏的60多个日日夜夜,周智勇有记录的参与出警近400次,现场监护24次停电倒闸操作,8轮次夜间设备测温测负荷。常常1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最多的1天出警近60次。
电网“活地图”
城区配电网络如人体毛细血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接线与接线之间纵横交错,而且每年都有新设备投产和新技术运用,要想完全掌握,几乎不可能。周智勇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同事们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活地图”。
熟悉周智勇的人都知道,“活地图”名不虚传,无论城区范围内哪条线路、哪台开关、哪个配电箱出了故障,周智勇一到现场就能说出这里的接线方式怎样,根本不用搬出图纸东查西找。
只有高中文化的周智勇,一直摸爬滚打在生产一线。“只要听说哪里有工作,他就像蚂蟥听水响,硬是要到现场看个究竟。”正如同事王燕萍所描述的那样,每一次设备投产验收,每一次排除故障,无论这项工作是不是由他所在班组承担,他都会赶到现场,认真观察、详细记录,有不同意见时,他还会与同事争得面红耳赤。
寒来暑往,日积月累,城区庞大繁杂的供电网络周智勇已了然于胸。
电力检修人常年与电打交道,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特别需要胆大心细。周智勇因为勤于钻研,业务娴熟,无论遇到什么难事都得心应手,手到病除。特别是在众人犹疑不决时,周智勇一到现场总能当机立断,大胆拍板,一锤定音。
2013年4月,园林苑小区因山体滑坡,一块大石压断电缆,造成小区停电。
看似简单的意外事故,对于抢修人员来讲并不是难事。处理完故障后,同事们仔细对电缆进行了试验,试验合格准备送电,周智勇示意不急:“再摇测一下!”有同事说,按照惯常操作办法,故障处理试验合格,就可以送电了,没必要再摇测,这是多此一举。
同事的忐忑质疑,终究没能动摇周智勇的坚持。大家只好再次摇测周围的电缆,果然发现了问题——前一级电缆由于线路短路时电流过大,也发生了故障,如果贸然送电,很有可能对设备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坏。同事们惊出一身冷汗,心服口服地继续投入故障处理,避免了故障范围和停电影响进一步扩大。
不断创新的“土专家”
碰到难题从不绕道走,总是自己千方百计想办法,以最优的办法解决,这是周智勇的习惯性思维和一贯做法。这种习惯使周智勇在实际工作中历练成了不折不扣的“土专家”,而且是不断创新的“土专家”。
2008年,益阳城区因为电缆入地,大力推行环网柜。由于本身设计原因和南方潮湿天气影响,环网柜内非常潮湿,有时打开柜门,水珠唰唰往下掉,造成线路短路跳闸。仅2008年城区环网柜就因潮湿跳闸12次之多。
周智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独自开始摸索破解这个难题的办法。在多次探查现场仔细分析后,他提出了自己的改造方案:把环网柜基础由10公分升高到50公分,并在四周挖通风口,再嵌入百叶窗,然后将原来敞开式的柜底用防潮膜完全密封。经过这样一改造,城区配网再没有出现过因环网柜潮湿而跳闸的现象。
2013年8月,一段埋在地下的电缆被施工人员挖断,造成停电。经现场勘查,大约有5公分电缆被破坏。按正常的抢修模式,需要把电缆被挖断的部分锯断,加一截新电缆,再用两个电缆头与原电缆连接上。
这时,一到现场就埋头查看的周智勇大胆地提出:可以只用一个电缆头,把它由原来的13公分加长到18公分,多出来的5公分可以填补坏掉的电缆部分。同事们将信将疑地尝试用这个方法操作,结果不仅检修成功,还节约了1万元左右的成本,抢修时间也由原来的8个小时压缩到4小时。这个新方法,在随后的检修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
据大家初步估算,近年来,周智勇主持研发的小技改、小革新达到30多个,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0多万元,大大节约了抢修时间,提升了供电可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