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马拉破车电力信息化如何“破茧成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信息产业正在进行一场革命,信息化正是这场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肩负国计民生重任的电力行业加入这场革命是发展生产力这一要求下的神圣历史使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非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是科学技术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中可以转化为更为强大的生产力,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在我们面前,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它。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有了很多年头,但信息化的过程是伴随电力企业改革进行的,在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在用信息化的科技手段武装我们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我们又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停的剔除生产方式中阻碍生产力的因素。于是,很多既成的信息化成果被新的信息化内容草率的覆盖掉了。原本许多本来应该在升级中的进一步完善的软硬件资源,简单地被新的资源取代了。这些情况比较常见,就如MIS系统建设为例,会经常发生这样的事:由于某个下属部门的位置迁移,部分网络被迫重新布线,当几次迁移之后,不但网络的布局开始混乱,而且,许多网络硬件资源被迫闲置,或提前报废;由于企业业务的扩大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数据库容量或网络带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进行设备升级和数据库系统的升级,因为软硬件发展的不平衡,全面升级费用很高,所以只是部分升级,而整个系统的性能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好马拉破车的局面;由于企业的机构改革或经营重点的改变,原有的软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进行软件升级,可原有软件的接口不足,软件资源的重用性差,所以软件升级变成了重新开发,大大增加了费用和时间;在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总体规划和合理的优先顺序,各部门由于其狭隘利益或主观性,造成了重复开发或被动的二次开发,其结果不但是软硬件接口的不匹配、各部门信息化程度的不平衡,而且是人力物力资源的最大浪费。——这只是一些常见的现象。虽然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本身还是一种探索,尤其对于那些电力行业的老企业,无法找到一种亘古不变的真理和模式让我们套用,但信息化的过程不该是一种蜕变,只有牺牲掉一层坚硬的壳才能长大!难道就没有能和我们一起长大的盔甲吗?
信息系统也应该有它的战略规划。而这个过程经常被有意无意的跨越了。
1 信息战略规划[/b]的概念及重要性
1.1 信息工程的基本步骤
信息工程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为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给出了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它立足于实践对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提出了相应得开发策略和原则,而这些策略和原则是从长期实践中获得的,遵循这些原则,采用相应策略将在很大程度上为系统的成功提供保证。
信息工程方法认为,有三个要素与企业的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即企业的各种信息、企业的业务过程和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从而自上而下的整个信息系统形成为四个阶段:信息战略规划[/b](Information Strategy Planning,ISP)、业务领域分析(Business Area Analysis,BAA)、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SD)、系统构成(System Construction,SC)。
信息战略规划[/b](ISP)不但是信息工程实施的起点,而且也是信息工程的基础。
1.2 信息战略规划[/b](ISP)的概念
信息战略规划[/b](ISP)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规划和组织信息化建设,以确保信息化应用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强调和保证应用相互关联的正规化、自动化的成套方法和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和实现,帮助企业把主要针对个别应用项目或部门的相互分离的业务处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统一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采用结构化的思想、自动化的工具,及便于实现的规范化步骤去动态协调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最终建成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功能强大的柔性信息系统。
信息战略规划[/b]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该架构主要涵盖企业业务架构、企业信息架构、企业应用架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架构、企业信息安全架构、企业信息组织架构等,为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一副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3 信息战略规划[/b](ISP)的必要性
信息战略规划[/b](ISP)作为信息工程的一个重要开端,将谱写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蓝图。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战略规划[/b]正是为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运行构造设计蓝图的过程,它将搭建业务与信息技术间沟通的桥梁,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描绘出一个未来企业信息化中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互动的蓝图。
(1)信息化战略规划将制定实现信息共享的统一标准
信息化战略规划能够从总体上搭建信息架构,制定信息资源使用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编码、数据库定义不统一的问题,定义出系统之间集成的数据接口,实现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真正解决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2)信息化战略规划将策划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指南
信息化战略规划能够自顶向下地进行系统建设的统筹考虑,既重点突出,又全面规划,既能以点带面,又考虑历史系统的可继承与再利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指南,真正避免实施中重复建设、保护信息化投资。
(3)信息化战略规划将提供适应企业业务变革的指针
信息化战略规划将首先定义出信息化战略,它以企业业务战略为指针。同时,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变革的过程。以不变应万变是适应变化的一个基本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所描绘出的蓝图容纳了各种业务与技术标准,使企业的决策者适应业务战略变革的指针。
2 信息战略规划[/b]的重要方法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可以定位于从企业发展战略到信息技术战略的转换,也就是要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而不是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出发,避免陷入脱离目标而进行盲目建设的困境;要着眼于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从经营管理的变革出发而不是从技术的变革出发,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来满足关键需求,避免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支持组织的决策。
不同的企业由于经营战略、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的不同,以及处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制定信息技术战略的出发点不同,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为BSP业务系统规划法、CSF关键成功因素法、SST战略集合转化法等。
(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IBM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旨在帮助企业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以满足企业近期和长期的信息需求,它较早运用面向过程的管理思想,是现阶段影响最广的方法。
BSP方法的基本思路:要求所建立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目标;表达所有管理层次的要求;向企业提供一致性信息;对组织机构的变革具有适应性实质。即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就是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CSF方法的基本思路: 通过分析找出使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围绕其确定系统需求, 进行规划。
(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组织结构的每类人员的目标,称为组织的战略集。通过转化组织战略集完成规划,即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SST方法的基本思路: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信息集合(使命、目标、战略、管理复杂性、环境约束等)”。 信息战略规划[/b]的过程就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
3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的特点
3.1 电力企业系统庞大,结构复杂
电力企业相对于普通的企业,是相对比较庞大的系统,尤其对于老的国企尤其如此,不但下属部门较多、人员众多,而且地域跨度较大。
(1)系统的最终目标和内容常常难以确定
如电厂的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的种类成千上万,其规格型号、归属部门、安装位置等等千差万别。信息系统要管理的内容、达到的效果及运行后的状态等等涉及的内容很多,很难通过调研完全确定所有的内容。
(2)信息化建设难以由技术人员独立完成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益而过渡到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上去,计算机系统是促进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强有力的工具。如果企业的领导不打算实行标准化管理,还没有迫切要求以效益为中心来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成功的。新的工作方式需要企业领导、用户、开发者的共同创造,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和系统的反复试运行逐步明确、细化才能得出。因此,仅仅把信息化建设当作是开发者的任务,把所有重任交给IT公司是远远不够的,它的结果是技术人员与开发人员理解的不一致,最终是企业目标与信息化目标的背离。
3.2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电力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相对稳定,电力企业生产的产品就是电,不会像一般的制造业和流通领域,经常面临新产品的研发和新的服务项目的拓展。由于产品和服务的单一,因此对经济效益的提高就放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生产过程的稳定与安全比一般制造业企业有更高的要求。
电力企业另外一个相对稳定的是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标准流程。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特点,可用认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与其基础数据一样,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
电力企业是与一般的制造性企业不同,在生产、工程、营销上,对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电力企业与一般制造性企业在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上有差异的根本原因。其中有大量的标准流程,如第一、二类工作票处理流程、缺陷处理流程等。这些流程是电力行业从长期的实践中,从多起安全事故中总结出来的防事故措施。
3.3管理结构处在变革与发展的过程中
电力企业,尤其对于老国企,在企业的管理结构中有许多不合理的模式(如:人员组织、职能划分等),这些不合理的模式并不利于信息化的建设,不能起到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长远目的。这些管理模式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是一个长期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会不断的提出新的信息需求,因此,信息化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
3.4企业中存在的其他不利因素
电力企业中尤其是老国企,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如企业员工的素质参差不一、企业并没有用于信息化改造的经费预算。这些都会对信息化的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但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的是企业的管理层是否要真的实施信息化建设。
4电力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信息战略规划[/b]
4.1基本规划方法的比较
信息战略规划[/b]的基本方法中,比较可行的、技术相对成熟的是CSF方法、BSP方法、SST方法。CSF方法以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作为突破口,所以这种方法能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出,而它的缺点是关键因素要靠主观确定,有一定的随意性。
SST方法反映了与系统相关的各种人员的要求,给出了分层结构,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方法。因此,它的优点是全面,缺点是重点不太突出。
BSP方法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它的优点是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即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也不会对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构成太大冲击,它的缺点是:没有明显的目标引出过程(对计划和控制没给出有效的识别过程)、收集分析资料花费时间多。
电力企业基本的战略目标比较一致,不同的战略目标是由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决定的,比如水电、火电降低成本的策略不同。而CSF方法能够把握信息系统的主要矛盾,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会有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时采用CSF方法。虽然CSF方法比较适合短期规划,但由于电力企业的企业战略目标变动较小,所以可以采用CSF方法并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采用CSF方法较快完成企业目标的规划,并为后续工作准备资料。SST方法相对CSF方法重点不突出,但较全面,能反映企业中各种人员的信息需求,可以用来作为CSF方法的补充。
电力行业和制造业、流通行业相比,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业务流程也很稳定,因此它的数据基础是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的过程中把握“以数据为中心”的原则,注重数据规划。 BSP方法是传统的结构化的规划方法,是“以数据为中心”原则的典型方法,它有完善的战略数据规划的过程。所以,我们以BSP方法为主导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信息战略规划[/b]的过程。
4.2电力企业信息战略规划[/b]的基础性条件
(1)信息共识
企业内部应该对相关、准确、及时、共享的信息的重要性有一致的共识,相信企业信息化能使企业工作人员获得工作所需的信息,使企业各方面的效率和效力达到最大化,企业共识是企业进行战略规划的基础,能为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提供战略性指导原则。
(2)信息人才
进行信息战略规划[/b],必须有相应的信息技术人员组织规划的过程、咨询业务人员、整理和分析数据资料,因此,电力企业储备能过完成信息战略规划[/b]的信息人才是完成规划的一个条件。
(3)其他条件
如资金条件、保证规划活动顺利实施的机制等。
4.3电力企业信息战略规划[/b]的步骤
4.3.1企业战略的制定
首先必须制定电力企业的战略,因为这是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核心。
电力企业的基本战略目标是类似的,基本都是以提高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为主。但这只是基本的,每个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不同,必然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战略。因此,通过分析就会形成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集合。从中分析出主要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的资源配置要求、管理模式要求,即经营目标、管理目标。
要使企业的目标成为信息化系统的地基,仅仅制定出目标是不够的,必须对目标进行取舍,利用CSF方法找到其中的关键成功因素(CSF),还要对不适合信息化的部分进行删减、更改。最后,用SST方法对经营目标、战略目标进行补充。
4.3.2电力企业信息战略规划[/b]的步骤
(1)项目的确立
电力企业的信息战略规划[/b]必须由电力企业的最高领导的参与承诺,并把它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得到一致的认可。然后成立企业信息战略规划[/b]小组并选出规划组组长,必须有一位企业领导用全部时间参加规划工作并指导规划小组的活动。
对规划组和参与规划的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和辅导。
选择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准备规划计划表、调研日程表、复查时间表。
(2)数据和资料的搜集
主要需要搜集的资料有
A)有关制定企业计划的资料,包括企业的任务、目标、战略、计划和关键成功因素等。
B)有关组织结构的资料,即组成企业的实体。如电厂的各个分场。
C)有关业务活动的资料,最好是业务活动结构图,如果没有,则需要绘制业务活动结构图,通过业务活动结构图把相应数据对应起来,揭示中间重复的业务活动,重组企业的业务活动。
D)现有系统环境资料,即支持当前企业各方面业务活动的计算机系统。
E)当前技术环境资料,当前企业已存在的技术环境的资料。如硬件配置(主计算机、服务器等)、软件配置(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数据库系统等)、网络配置(路由器、集线器等网络设备)等。
搜集的途径:
A)通过审查文档资料,如规程、各种报表等
B)通过对具体人员的调研。
(3)评估企业信息需求
具体步骤:
A)把组织结构的资料作为信息源,利用有关的软件工具建立组织层次图。
B)在企业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根据整个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细化各个组织实体的任务、目标、关键成功因素(CSF),书写企业任务说明书,从而建立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的关系。
C)信息需求分析,即根据以上资料识别支持系统目标的所需信息。
D)建立企业基本模型,确定高层次的业务功能。
E)将高层业务功能图进一步细化为底层业务功能图。业务功能映射到组织单元以后,即形成过程/组织矩阵。把过程的输入、输出信息进行综合和分解从而得到数据类(相当于主题数据库),同时建立数据类/过程CU矩阵,如下图:
F)对企业的业务环境进行评估,考察现行系统对企业信息战略目标的支持程度。它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当前系统对企业过程的支持,通过构造“过程/组织/当前系统矩阵”来考察;另一部分是当前系统对数据类的支持,即当前系统的数据使用情况,通过构造“当前系统/数据类矩阵”来分析。
H)对企业技术环境进行评估,列出企业使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的清单,建立硬件设备/组织单元使用矩阵,确定技术环境中的非技术因素的约束,对企业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价。
I)确定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过程的信息要求,并修改数据类。最后修正图表,建立“过程/数据类CU矩阵”。
J)将搜集的资料进行罗列、分析,得出结论形成报告,在报告中提出判断和结论。将提出的问题案引起问题的过程来分类,确定总体结构的优先顺序。
(4)建立企业总体信息结构
A)确定企业的实体(数据的载体,用记录作为属性)并分析实体间的联系建立结构化的实体关系图。建立实体/业务功能CU矩阵。
B)依据“过程/数据类CU矩阵”,将过程数据类组合,从而将整个系统划分解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若干主要系统。
C)将各个主要系统进一步细化为子系统,确定子系统的轮廓,分析子系统间的依赖性,确定其开发顺序。
当确定了信息结构的主要系统和子系统治后,就建立了企业将来信息支持的概貌。
(5)建立企业业务系统结构
对实体/业务功能CU矩阵进行实体活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进行重组。对实体/业务功能CU矩阵进行亲和度分析,使实体类聚合成若干聚合实体类组(即将来的数据库)对业务功能之间的亲和度进行分析,形成聚合的业务功能组,即企业预期的业务系统。
建立业务系统结构图,对预期的业务系统进行分类,并建立预期系统之间的信息流。最后调整预期系统。
建立预期业务系统/预期数据存储CU矩阵,通过该矩阵得到业务领域的正确划分。进而建立业务领域/预期系统矩阵、业务领域/业务功能矩阵、业务领域/实体类矩阵。
(6)建立企业技术结构
A)通过给出每个预期的数据库和文件的分布状况形成预期的数据存储/地点矩阵,进而形成个地点数据分布决策表的办法建立数据分布矩阵。
B)建立业务系统分布矩阵,规划不同地理位置的场所和部门的业务系统。
C)对数据分布进行分析,建立有关地点的系统/数据存储矩阵,建立有关地点的业务系统和相应数据库或文件之间交互关系矩阵,制定个地点的计算机、数据库配置计划,进而制定出企业整体网络规划。
(7)提交信息战略规划[/b]
即提交完整的规划方案,通过此规划方案,可以行之有效的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的内容为企业合理的定位,其推荐的计划将根据更多的意见进一步讨论和修正。
5信息战略规划[/b]后续工作
企业信息战略规划[/b]仅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作为企业的信息化的一个成果,在将来的信息化建设中起到指导作用,但更艰巨的实施阶段还摆在面前,而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客观的因素也能决定按规划实施的程度,比如:信息人才的流失、资金不到位、IT企业的开发与规划的不一致等,没有按规划方案执行本身就是规划的失败。因此,后续的工作应该是进一步完善战略规划的内容和确保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战略规划[/b]的指导地位。
6前景及展望
企业通过信息战略规划[/b],为企业目标的信息支持提供了一个蓝图,它必定能指引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合理投资、提高效益,现在很多大型的企业都实施了信息战略规划[/b],如海尔、联想等,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在电力企业中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就方法而言,现在主要使用的企业信息战略规划[/b]方法都是以结构化为基础的,它和结构化的分析方法、结构化的设计方法相得益彰,但面向对象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应该是一种新的方法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面向对象的信息战略规划[/b]方法,它会爆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